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聚焦橘皮再利用!广西师范大学 “橘皮生金” 队昭平调研助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22 关注: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陈梓怡

“你们真能让这没用的橘皮变钱?”2025 年 8 月 22 日,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樟木林镇平田村的沙糖橘种植基地里,种植户李大爷攥着一把橘皮,向眼前 10 名身着实践服的青年问道。这群年轻人是广西师范大学 “橘皮生金” 实践队队员,当天专程来到这座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破解沙糖橘产业 “橘皮之困” 开展专项调研,用青春行动为当地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
平田村的沙糖橘产业,是周边村民的 “增收命脉”。盛夏时节,千亩橘园绿意盎然,金黄的果实压弯枝头,微风掠过,清甜的果香弥漫在村落间。靠着种橘,村民们的收入逐年增长,不少人家翻新了住房、添置了农机。可丰收的喜悦背后,橘皮处理却成了 “甜蜜的负担”—— 每年采收季结束,数万吨橘皮堆积在田间、村口,既占用耕地,又易滋生蚊虫、散发异味。“雇车清运一次要花 500 多块,一年下来光这笔钱就够买好几袋化肥了。” 李大爷算了笔账,语气里满是无奈。据了解,平田村百余户橘农都面临同样困境,橘皮处理的 “隐形成本”,正阻碍着沙糖橘产业向绿色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为精准掌握橘皮废弃物的实际情况,实践队抵达后迅速启动 “双线调研”。产业数据组队员背着测距仪、手持产量统计表,沿着橘园田埂分片勘察。他们逐块记录橘园面积,抽样统计单株挂果量,再结合近三年产量数据,推算出全年橘皮产生量约 80 吨;农户访谈组则带着调研问卷,挨家挨户走访 15 户橘农。在村民的院子里、橘园的田埂上,队员们与橘农促膝长谈,详细询问橘皮填埋、焚烧等处理方式的成本与问题,同时收集大家对橘皮再利用的期待。“要是能把橘皮做成有用的东西,我们种橘的劲头肯定更足!” 得知实践队要为橘皮找 “新出路”,橘农们纷纷打开话匣子,有的还主动带领队员查看自家的橘皮堆积点,分享最真实的生产情况。​
当天下午,实践队在平田村村委会与村干部、沙糖橘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召开专题研讨会。桌上摊开的调研数据与访谈记录,成为讨论的核心依据。队员们结合当地产业实际,提出三项针对性解决方案:一是利用橘皮富含的有机质,研发适配本地橘园的生态有机肥,构建 “橘皮 — 肥料 — 橘树” 的循环农业模式,既降低橘农种植成本,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二是联动学校化工专业团队,深入研究 “古韵新萃” 技术,探索橘皮精油高效提取工艺,进而开发护手霜、香氛等日化产品,推动橘皮从 “废弃物” 向 “高附加值原料” 转变;三是结合当地沙糖橘深加工需求,研发橘皮食品化处理技术,将其转化为果酱、果脯的天然添加剂,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整体收益。​
实践队队长表示,接下来将联合学校相关专业教师,进一步优化解决方案,形成详实的调研报告,同时持续跟踪橘皮再利用进展。“我们会把课堂上学的专业知识,变成帮村民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让废弃橘皮真正变成‘致富宝贝’。” 队员们的话语里,满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这场青春与乡土的碰撞,正为昭平铺就一条充满希望的 “橘皮兴乡路”。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