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青春助农!广西师范大学实践队扎根昭平橘园,探索橘皮兴乡路

发布时间:2025-08-22 关注: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陈梓怡

2025 年 8 月 22 日,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樟木林镇平田村的沙糖橘种植基地里,10 抹青春身影穿梭在翠绿的橘树丛中 —— 广西师范大学 “橘皮生金” 实践队如约而至,带着破解当地沙糖橘产业 “橘皮之困” 的目标,开展专项社会实践调研,为这座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产业升级注入青年活力。​
作为平田村及周边村落的 “增收支柱”,沙糖橘产业早已让村民尝到甜头。盛夏的平田村,千亩橘园枝繁叶茂,金黄的沙糖橘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微风拂过,果香四溢,这幅 “致富图景” 是村民们一年的期盼。可丰收背后,烦恼也随之而来:每年采收季结束,数万吨橘皮便堆积在田间、村口,既占用土地,又容易滋生蚊虫、散发异味,村民们不得不额外花钱雇人清运,这笔 “隐形成本” 成了沙糖橘产业向绿色化、高附加值转型的 “拦路虎”。“种了十几年沙糖橘,每年倒掉的橘皮得有五六万斤,看着心疼,处理起来又没办法。” 种植户李大爷指着田埂边堆积的橘皮,语气里满是无奈,这也是当地百余户橘农的共同心事。​

为摸清橘皮废弃物的真实情况,实践队一到基地便兵分两路,开启 “双线调研”。产业数据组的队员们背着测距仪、拿着产量统计表,沿着橘园田埂分片勘察,仔细记录每块橘园的面积、单株橘树的挂果量,再根据往年数据推算出全年橘皮的大致产生量;农户访谈组则挨家挨户走访,与 15 户橘农坐在院子里、田埂上拉家常,详细询问他们平时如何处理橘皮、处理过程中要花多少钱、遇到哪些难题,同时认真倾听大家对橘皮再利用的想法。“要是能把橘皮变成钱,我们种橘子的劲头肯定更足!” 听说实践队要为橘皮找 “新出路”,橘农们一下子来了精神,有的还主动领着队员去看自家的橘皮堆积点,分享最真实的情况。​
田间调研结束后,实践队马不停蹄地与平田村村委会、沙糖橘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召开专题研讨会。会上,队员们结合调研收集到的数据和村民需求,提出了三条具体的解决方案:一是利用橘皮里丰富的有机质,研发适合本地橘园的生态有机肥,形成 “橘皮变肥料、肥料养橘树” 的循环模式,既帮橘农省下买肥钱,又解决了污染问题;二是联合学校化工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深入研究 “古韵新萃” 技术,探索高效提取橘皮精油的方法,再用精油开发护手霜、香氛等日化产品,让橘皮从 “废弃物” 变成 “值钱的原料”;三是针对沙糖橘深加工的需求,研究把橘皮加工成果酱、果脯添加剂的工艺,延长沙糖橘产业链,让产业收益更高。
 
虽然只有一天时间,但 “橘皮生金” 实践队通过实地勘察、与村民交流、开研讨会,把昭平县沙糖橘产业的 “橘皮难题” 摸得明明白白,也为后续制定解决方案打下了坚实基础。队员们表示,接下来会继续关注昭平橘皮再利用的进展,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帮村民解决实际问题,让 “没用的橘皮” 真正变成 “能赚钱的宝贝”,用青春力量帮当地产业振兴,让村民的腰包更鼓。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