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他们带着城市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思维模式走进乡村。与土生土长的乡村教师相比,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必然会面临独特的挑战与机遇。因此,为深入探寻此类教师的教育实践与情感历程,近日, 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心星索” 乡村优秀教师访谈团队怀揣着敬意前往缙云县长坑小学,聆听青年教师胡燕的乡教故事。

访谈中,胡燕老师的话语如同环绕在校园周围的潺潺溪流,让团队成员深切体悟到乡村教师的日常坚守与育人热忱。作为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寄宿制学校,长坑小学的工作节奏虽与城市学校存在明显差异,但胡燕老师凭借极强的适应力快速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她向团队成员介绍到,学校翻新的教职工和学生宿舍不仅干净整洁,而且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切实为师生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保障。

谈及教学实践,胡燕老师坦言面对二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的问题,她通过反复讲解、抽测巩固等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针对寄宿生家长参与度较低的情况,更注重在课堂中强化直接引导,确保学生获得充分关注。学校素质教育特色鲜明,不仅开设民乐、婺剧等地方文化社团,依托本土资源丰富课余生活,音体美课程更配备专职教师授课,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入职仅一年的青年教师,胡燕在“青蓝工程”中积极向老教师取经,通过每周教研活动持续提升教学能力。尽管寄宿制学校工作时长较长,晚自习与早间值班带来一定压力,但学生的点滴进步与亲密依赖让她倍感欣慰——期末时重点关注的学生成绩显著提升,便是其职业价值最生动的体现。

此次访谈让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像胡燕这样的青年教师,正以蓬勃朝气扎根乡校,用耐心陪伴寄宿学生成长,以行动力践行教育初心。这份坚守不仅为乡村教育注入新鲜活力,更成为青年师范生投身基层的生动范本。未来,团队将持续以细腻笔触记录乡村教育的鲜活故事,传递青年教师的育人热忱,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汇聚更多青春动能,让每一份默默耕耘的教育初心都能温暖乡村学子的逐梦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