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暑气尚未驱散清晨的微凉,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如同一缕灵动的风,悄然融入张家港市的晨光之中。他们怀揣着对培育城市小主人的热忱,带着精心筹备的系列活动,为暑托班的孩子们开启了一段充满意义与惊喜的“城市小主人”探索之旅。在这方充满活力的天地里,知识与实践交织,成长与感悟并行,一场关于责任、环保与未来的故事,正缓缓拉开帷幕。
小小城管初体验,感悟城市大担当
“小小城管”的体验课在孩子们的期待中拉开序幕。志愿者们原本备好的模拟场景讲解,很快被孩子们跃动的好奇心改写。社区巡查时,有孩子蹲在地上用粉笔画出自行车停放的“理想区域”,争论声像雀跃的音符;见商户门前堆着纸箱,几个小身影凑成一团,小声练习着“叔叔,这样走路会绊倒哦”的温柔提醒。一个男孩在手绘的“执法日记”里画了位戴草帽的城管,旁边歪歪扭扭写着:“他们是街道的魔法师,让马路变干净啦。”童真的笔触里,藏着对城市守护者最纯粹的理解。
分类游戏乐趣多,环保知识入心间
垃圾分类的课堂没有枯燥的条文,志愿者们折出的彩纸垃圾桶成了“魔法城堡”,孩子们手中的卡片是等待回家的“小精灵”。当实践的脚步踏入公园,塑料瓶在孩子手中变成“会变魔术的宝贝”,食堂的菜叶成了“小草的营养餐”。更动人的是那份延伸到家庭的坚持:一个扎羊角辫的女孩带来家庭记录表,红笔圈出的“妈妈今天分对啦”旁边,画着两个手拉手的笑脸。环保的种子,就这样在日常的点滴里悄悄发芽。
水利探秘启新思,守护绿水映童心
水利局的展厅里,跳动的水质数据让喧闹的孩子们瞬间安静。平时爱打闹的男孩盯着屏幕,突然抬头问:“扔垃圾会让数字哭吗?”工程师递来一杯检测合格的河水,清凉的触感里,藏着“水像眼睛一样需要呵护”的温柔启示。回程路过河畔,一个女孩攥着水质检测卡不肯松手,卡片上的合格标识被她小心地贴在笔记本上,“明天我们来给小鱼打扫家吧”,她的声音像风拂过水面,漾起一圈圈守护的涟漪。
智能互动拓视野,城市未来共畅想
城市机器人的登场让现场变成欢乐的海洋。会捡垃圾的“小卫士”、能测环境的“巡逻兵”,在孩子们惊叹的目光中灵活运转。有孩子踮脚触摸机器人的“手臂”,好奇它如何“分辨可回收物”;有人拉着志愿者的衣角追问:“未来它能帮我们种树吗?”科技的微光里,孩子们对城市的想象变得愈发鲜活,仿佛已经看见自己与智能伙伴并肩守护家园的模样。
实践种下责任种子,共护城市美好明天
这场夏日的实践之旅,对孩子们而言,是一次认知的启蒙,更是一场心灵的成长。他们在角色扮演中读懂了规则的温度,在游戏互动中掌握了环保的密码,在自然探索中唤醒了守护的本能。曾经模糊的“城市”概念,在亲身实践中变得具体而温暖;原本抽象的“责任”二字,通过一次次小小的行动有了生动的注解。而志愿者们在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提问中收获灵感,在纯真热烈的回应中汲取力量,更在见证成长的过程中深化了责任的意义。曾经精心设计的课程框架,在孩子们的创造力中不断生长出新的枝芽;预设的教学目标,在真实的互动里升华为更珍贵的情感联结。志愿者们看到,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一场与童心的双向奔赴,孩子们的每一次恍然大悟、每一个温暖举动,都是对志愿精神最生动的诠释。
当夕阳为张家港的街道镀上金边,这场夏日的成长礼悄然落下帷幕,但它播下的种子已在时光里扎根。那些在“小小城管”体验中学会的体谅,在垃圾分类实践中养成的习惯,在水利探秘里萌发的热爱,在智能互动中点燃的憧憬,终将在岁月里生长为守护城市的力量。孩子们带着这份独特的记忆回到生活,用稚嫩的行动感染着家人,让文明的涟漪在社区里层层扩散;志愿者们带着这份温暖的收获继续前行,让教育的微光照亮更多成长的道路。这场关于童心与责任的夏日约定,终将在城市的时光里,绽放出最温柔的文明之花。
作者署名(通讯员 朱艺婷)

分组讨论(尹映提供)

参观水利局(尹映提供)

合照(尹映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