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青春赋能文化传承创新:“瓷路同行”学子暑期大思政实践奏响瓷都文旅新乐章

时间:2025-07-11 关注:

响应“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的青春召唤,在这个夏天,景德镇学院“瓷路同行”陶瓷文化实践队将足迹深深印刻在赣鄱大地的文化沃土上。他们怀揣着对陶瓷文化的炽热情怀,立足专业优势,以“学、讲、研、践”四步为径,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陶瓷文化探索之旅,让青春智慧在千年窑火映照下熠熠生辉。

深“学”筑基:深挖陶瓷底蕴,把握时代脉搏

实践队深入瓷都腹地,实地探访中国陶瓷博物馆、御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古窑民俗博览区及陶溪川文创街区等文化地标。通过专家精辟讲解、珍贵史料研读与沉浸式体验,千年瓷都厚重的历史积淀、精湛的匠心技艺及其蓬勃的时代价值,在队员们心中激起深刻共鸣。同时,聚焦文化发展新机遇,队员们赴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深入研学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内涵与服务流程;并与美国阿肯色州大学教师展开陶瓷文化专题交流,有效拓展国际视野,为精准对接服务需求、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根基。

团队成员与外国友人一同在古窑合影 郑惟天 摄

团队成员积极与阿肯色大学Jean教授讨论交流 郑惟天 摄

实精“讲”传韵:活化文化表达,讲好瓷都故事

带着满满的收获,队员们化身陶瓷文化的“青春代言人”。他们精心设计了一条条融合城市地标与深度陶瓷体验的特色文化路线。镜头前,他们联合资深导游,用中英双语录制生动鲜活的导览视频;古窑旁、博物馆里,他们热情洋溢,用年轻人特有的“青言青语”将陶瓷的千年传奇、泥与火的淬炼之美,娓娓道来。语言的壁垒在真诚的讲述和精美的画面前悄然消融,中国陶瓷的魅力,借由青春之声,传得更远。用双语讲述中国故事,是青年学子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传播使命的鲜活实践。

团队成员为外国友人进行翻译讲解 谢冰莹 摄

团队成员的导览深受外国友人好评 谢冰莹 摄

实“研”探路:聚焦文旅融合,服务创新发展

脚步不停,思考更深。队员们紧扣“陶瓷+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命题,展开了扎实的调研。他们专访出入境管理局领导、陶溪川国际交流中心负责人,深度对话外国游客,细心收集政策落地的回响、国际游客的真实需求与文化体验的珍贵反馈。尤其关注那些承载着红色记忆的革命主题陶瓷,如何成为沟通心灵、深化文旅融合的独特纽带。一份凝聚着青年观察与思考的调研报告,为擦亮陶瓷文旅名片、推动产业创新升级提供青年方案。

团队成员对话外国游客收集意见 郑惟天 摄

团队成员宣扬红色革命陶瓷文化 谢冰莹 摄

笃“践”力行:深化知行合一,促进文明互鉴

将所学所思化为行动。在机场、在博物馆、在古窑遗址,处处可见队员们忙碌而热情的身影。队员们用流利的英语,为外国友人提供专业讲解和贴心引导。外国友人在他们生动的叙述中,不仅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观摩到匠人的巧手,更深深感受到“指尖上的国粹”那份“匠心传承”与“非遗魅力”,体悟到革命主题陶瓷中蕴含的滚烫红色基因。在宁封窑国际陶艺村,队员们组织沉浸式拉坯、绘画、竹编等技艺体验活动。拉坯机转动,画笔飞舞,竹篾穿梭……外国友人在亲身体验中,对陶瓷文化、对中国精神的理解变得真切而深刻。泥与火的交融,在此刻也成为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生动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互学互鉴,有效推动了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团队成员面带微笑静候外国友人的到来 郑惟天 摄

团队成员与国际友人讲解中国传统竹编文化 郑惟天 摄

“瓷路同行”陶瓷文化实践队的这个夏天,是一次在赣鄱文化沃土中的深扎根与快成长。他们将理论学习融入火热实践,用专业能力和真诚沟通,践行着文化自信。他们敏锐地把握时代机遇,以青春之我,生动诠释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担当,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征程上,留下了坚实的青春足迹。

团队成员与老师一同合照 郑惟天 摄

展望前方,窑火正旺。实践队将持续深化实践成果,探索更多创新路径,为优化陶瓷文旅体验、推动江西陶瓷文化走向世界、助力“陶瓷+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持续的青年力量,让千年窑火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瓷路同行”陶瓷文化实践队 来源:景德镇学院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