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遗失繁星”社会实践队深入芝罘区所城里历史文化街区,参访螳螂拳传承基地,调研传统武术的传承现状与发展路径。
(图为团队成员同于师傅的合照)
7月9日下午,团队乘车抵达所城里螳螂拳传承基地展开研学。初见于师傅,队员们便从访谈中理清了这门非遗武术的脉络:创于明末清初的螳螂拳,距今已逾三百年,起源于莱阳,而烟台正是其传承发展的重镇。出身武术世家的于师傅,自幼浸润于螳螂拳的习练中,所承技艺恰是莱阳一脉的正宗传承。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螳螂拳传承人于师傅)
采访中,于师傅热情健谈且神情坦然。当队员们问及传承路上是否遇过挑战,他坦言:“如今国家对非遗扶持力度很大,特意在所城里设下非遗传承基地,引得不少人慕名而来,连外国友人也频频到访,大家都深爱螳螂拳,谈不上什么挑战。”访谈结束后,于师傅亲自带领队员们体验螳螂拳的精髓,传授了几招基础技法,让大家真切触摸到这门非遗武术的独特内涵。
(图为于师傅教授团队成员基础技法)
指尖抚过拳谱上遒劲的批注,于师傅出拳时的呼喝仿佛仍在耳畔回响。所城里的这趟研学,让我们深切体会到:非遗从来不是封存的过往,而是鲜活流动的文化血脉。螳螂拳刚柔并济的招式里,不仅有三百载的武术智慧,更凝结着胶东儿女坚韧不屈的精神风骨。
从国家为非遗搭建的传承平台,到于师傅这样的传承人坚守初心,再到实践队年轻身影的探寻学习,正是这股合力让古老拳术焕发新生。探索非遗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让每个参与者都成为文化薪火的传递者,让传统在当代续写更动人的篇章。
作者:烟台理工学院遗失繁星社会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