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非遗传承

景艺学子见证化屋苗绣“针尖革命”,青春力量共绘民族团结新卷

时间:2025-07-04 关注:
景艺学子见证化屋苗绣“针尖革命”,青春力量共绘民族团结新卷
6月29日,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苗乡新媒”实践团走进贵州省黔西市化屋村。在这里,他们见证了一场“针尖上的革命”,非遗传承人以创新精神守护匠心,青年学子用青春热忱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实践团的首站,是承载着化屋村蝶变记忆的苗绣车间(现称“乡村振兴车间”)。一进门非遗传承人杨香玉指着焕然一新的车间感慨:“变化太大了! 从最初的扶贫车间到如今的乡村振兴车间,规模扩大了,环境改善了,还引进了辅助设备。但核心的苗绣和蜡染手工技艺始终坚守。” 
da243fdba07704c264226e5d57fa41b 
 
 
 f36c37633dcfee2b36bfb7e73e0e79c
实践团在车间聆听、体验蜡染

在这充满活力的车间里,非遗传承人杨艳手持一幅融合蜡染与苗绣的创新作品,向实践团道出坚守机器半小时能完成的图案,我们手工要绣上半年——但手艺人绝不取巧!

da3621433edecba8698fc0307accd7e
非遗传承人杨艳向实践团展示
从自产自用,到年销售额80万元,杨艳的公司用植物萃取彩线破解同质化难题,带动村民灵活就业。“接到法国订单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文‘文化自信’的分量。”杨艳摩挲着定制的苗纹手包说。展架上,蜡染笔记本、刺绣台灯等创新产品,生动诠释着古老技艺正青春的活力,印证着传承人口中的产业升级之路。 
 13b0afb65d97e68c622d939b261c5d3
 
c1decf08280c43b6e5bd9de48d48702 
实践团参观车间文创产品
 
山路连心:志愿服务传递民族情
炊烟升起时,实践团成员步行山路一小时,深入化屋上村开展志愿服务。一位染着靛蓝指甲的阿婆,边剥毛豆边哼唱着古老的苗调:苗家姑娘出嫁前要绣满99朵花...” 这动人的场景吸引了实践团成员。他们走上前去,帮助阿婆剥毛豆、话家常、拍照留念,虽然语言不通,但热情洋溢的交流消弭了隔阂。 
    4f5906e042f9e6e4964adb0ba050a47
 
村中广场上,实践团成员与苗族孩童共同演绎歌舞后,将特意从景德镇带来的陶瓷手串赠送给孩子们。这份跨越山水的礼物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以“最萌年龄差”共同营造的欢乐气氛将现场推向高潮。当《爱我中华》的旋律响起,6岁的苗家女孩花花用普通话大声说道:我和穿白衣服的汉族姐姐是一家人!

74225ccfee70cf3445a81997714fab0  

aec4e006e94178f38d70fe853b4eebc   
实践感悟:坚守与创新的时代回响
此次化屋之行,对于“苗乡新媒”实践团而言,是一次深刻的国情认知与精神洗礼。在苗绣车间,我们不仅亲眼见证了“针尖革命”的创新活力,更通过非遗传承人详实的介绍,深切感受到了化屋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从昔日扶贫车间的艰难起步,到今天乡村振兴车间的产业兴旺、村民增收。杨艳等传承人绝不取巧的匠心坚守,正是这份变化的灵魂所在。他们拒绝机械复制,以对传统的敬畏和对创新的执着,赋予非遗技艺蓬勃的时代生命力
 
84d264f269068824d0b3b137257170a
此次社会实践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非遗技艺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是一条必由之路。它守护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激活的是乡村产业的源头活水,搭建的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坚实桥梁。无论是车间里琳琅满目的创新产品走向世界舞台,还是村寨中我们与苗族同胞跨越语言、年龄的真诚互动,都生动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刻内涵。这朵在坚守与创新中绽放的民族团结之花,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动力。青年学子当以此为激励,将所见所感转化为行动力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智慧。
 
作者: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苗乡新媒实践团 来源: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苗乡新媒实践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非遗传承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