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的浪潮席卷之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时代发展中亟待深入研究与解决的重要课题。2025年1月25日,山东大学(威海)“承古拓新,匠心永续”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张涵喆,深入浙江省温州市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展示馆开展调研,以小见大,探寻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多元路径与深刻意义。
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作为我国印刷技艺的“活化石”,在漫长岁月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当下,它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而这些挑战在各类传统文化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在与木活字印刷研学馆副主任潘昱丞的交流中,张涵喆了解到,城市化带来的生活方式转变,使得传统文化的应用场景缩小,难以在日常信息传播领域立足,逐渐远离大众的日常生活。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教育,大众对传统文化形成刻板印象,这不仅阻碍了年轻人参与传承,也使得传统文化难以吸引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尽管挑战重重,但传承者们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潘昱丞及众多年轻的传播者积极投身其中,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在传承方式上,除了传统的师徒相授,还借助现代教育体系,开设木活字印刷研学馆,让青年一代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从根源上培养传承力量。
在创新融合方面,木活字印刷术与多个领域的结合已初显成效。在非遗旅游领域,展示馆打造特色旅游线路,游客可以亲手体验木活字印刷的全过程,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这种体验式旅游模式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在非遗影视、非遗游戏以及非遗剧本等方面也有结合,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能够便捷地了解传统文化。
为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还应使大家重新正视非遗,获得大量关注;也需要政府和资金上的支持,促进城市消费力度,非遗的传承人获得稳定经济收入,他们才能够将手艺持续、安心地发展下去。

此次对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展示馆的调研,为理解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并非孤立无援,只要积极适应时代变化,挖掘新的应用场景,借助创新的力量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就能在城市化浪潮中找到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此次调研成果将成为团队后续深入研究的重要基础,将进一步拓展调研范围,把从木活字印刷术传承创新中获取的经验应用到更多传统文化领域,探索出一套具有广泛适用性的传承创新模式,为传统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繁荣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图/张涵喆 文/张涵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