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三下乡

翱翔蓝天 放飞梦想 | 科技与童心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10-09 关注:

来源: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科技点亮童心,实践赋能成长。暑假期间,我院的师生志愿者带着满溢的热忱与“科技翅膀”走进太原市小店区电子街社区,一场以“翱翔蓝天 放飞梦想”为主题的无人机科普实践活动热闹开启。志愿者们带着专业知识与满满热情,与社区的小朋友们共赴一场“蓝天之约”,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技创新的种子。

知识启航无人机世界的多维解码

“小朋友们,无人机最早是在什么场景大显身手的呀?” 

        志愿者的问题刚抛出,活动室里瞬间举起一片小手。从战火硝烟中诞生的军用雏形,到和平年代里民用领域的百花齐放,志愿者们以时间为轴,为孩子们勾勒无人机发展脉络。

        讲军用领域时,“侦察敌情、精准投送物资,它就像‘空中哨兵’,守护着家国安全!”生动比喻,让孩子们瞬间理解无人机的重要使命;聊民用天地,航拍摄影定格山川盛景、植保巡检守护农田生机、物流配送穿梭城市街巷……一个个鲜活案例,让“无人机能做啥”不再抽象。

        分类讲解环节,按活动半径划分的“家族谱系”新鲜出炉:超近程无人机灵活小巧,像“敏捷小卫士”;远程无人机跨越山海,似“长空探索者”。孩子们睁大眼睛,跟着志愿者的讲述,在脑海里为不同类型无人机“画像”。

        讲解基本结构时,机架是“稳稳托举的骨架”、动力系统是“澎湃跳动的心脏”、飞控系统是“聪明指挥的大脑”……通俗比喻,把复杂知识变得直观。讲到飞行原理,志愿者手持简易道具模拟螺旋桨,“转速一变,飞行姿态就跟着变,这就是无人机能上下、前后飞的秘密!”奇妙的科学原理,在互动演示里,悄然住进孩子们心里。

模拟器上的“飞行初体验”

        进行演示时,志愿者耐心又细致:“推这个摇杆要轻,不然无人机容易‘栽跟头’”“注意看屏幕上的姿态,保持平衡才能飞稳”。孩子们紧盯着志愿者操控虚拟无人机起飞、悬停、穿梭障碍。

        强调安全知识时,“飞行要选空旷地方,不能靠近人群和电线”这类叮嘱,又让科技探索多了份严谨守护,在孩子们心底种下“安全用科技”的种子。

“老师老师,无人机能飞到云里吗?”

“要是遇到大风,它怎么保护自己呀?”

        知识讲解与实践体验中,孩子们的问题像活泼的“小精灵”,不断冒出来。志愿者们化身“知识答疑官”,用浅显易懂的话一一回应:“只要电量够、天气合适,就能往高处飞,但云里水汽多,有时候会影响它‘看路’”“遇到大风,飞控系统会指挥它调整姿态,就像咱们走路遇到风,会站稳身子一样”……一来一回的问答,让知识的藤蔓,在互动里愈发繁茂。

        当孩子们了解到陈鹏宇同学曾受任接见丁薛祥副总理,孩子们更是充满了敬佩,纷纷围到他身边进行追问,

“见到丁薛祥副总理的时候是不是特别紧张呀?

有没有跟他分享自己的学习故事呀?”

        陈鹏宇同学则耐心解答孩子们的问题,鼓励他们要扎实学好知识,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多参与实践、多帮助身边人,只要每天都比昨天进步一点,始终心怀善意与目标,将来一定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经历。

        当夕阳为社区镀上暖光,志愿者们收拾起工具,孩子们却还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分享“飞行趣事”。他们眼里早已缀满“飞行梦”的星光。这场相遇,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科技火种的播撒。

        他们看见,好奇与专业共振,童真与科技交融。在教育的银河里,这是双向奔赴的美好——今日,志愿者以知识作翼,助童心翱翔天际;明朝,盼这些稚嫩新芽,长成科技栋梁,用创新点亮更广阔的蓝天,让中国科技的“翅膀”,飞向更远的星河。         

        此次社区科普实践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无人机技术,拓宽了科技视野,更激发了他们对航空航天领域的兴趣与向往。我院也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科普活动,让科技知识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助力更多青少年点燃科学梦想,向着广阔的“蓝天”勇敢探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