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三下乡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彩绘传承,非遗故事

发布时间:2025-09-04 关注:

来源:皖江工学院“皖美平铺,薪火赓续”实践团队

  
  仲夏时节,蝉鸣渐起。6月21日,皖江工学院“皖美平铺,薪火赓续”实践团队怀揣对非遗文化的热忱,先走进安徽省芜湖市铁画博物馆,铁画工坊,芜湖市博物馆,进行学习走访。了解了铁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地位和影响,同时领会了芜湖铁画的艺术特色,感悟到了芜湖铁画的文化底蕴和巨大魅力。在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契机下一群热爱非遗文化的青年们就这样踏上了一段别样的旅程——三下乡,彩绘传承


  文化的呼唤与青年的担当
  芜湖铁画是中国独树一帜的铁艺美术品,其历史起源可追溯至明末清初,至今已逾300年,历经诞生、发展、传承与创新,始终闪耀着江淮文化的独特光芒。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的冲击,铁画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基于此现状志愿者们决定利用假期时间,深入乡村,通过墙绘的形式,让铁画的艺术形象在村民的生活环境中生根发芽,让铁画的文化魅力重新焕发光彩,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精心的策划与细致的准备
  志愿者们通过与当地文化馆、老艺人的访谈,收集了铁画的历史资料、以及特点。同时,志愿者们也考察了墙绘地点的环境和条件,制定了详细的策划方案。并邀请了当地学校校长作为顾问,共同商讨墙绘的设计方案。他们的设计融合了当地的文化、铁画的制作过程,力求在视觉上还原这一艺术的精髓。例如:志愿者们在墙绘设计中加入传统的风景,如树木、山水、等,这些元素可以与当地文化相互呼应,并且他们通过动态的线条和光影效果,展现铁画的目的,志愿者们还利用透视技巧和光影变化,营造出效果。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一幅幅铁画的墙绘设计图终于诞生。
  辛勤的劳作与收获的欢笑
  伴随着夏日的热浪升腾,志愿者们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期待,来到了平铺镇当地学校,他们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墙绘实践活动。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他们便开始了紧张的工作。施工过程中,有的负责调色,有的负责打底,有的负责描绘细节,每个人都发挥着自己的专长,共同完成一幅幅精美的墙绘作品。在实践过程中,志愿者们也面临了诸多挑战。首先是天气因素,夏季高温和突如其来的降雨都对施工造成了影响。其次是技术难题,如何在不平整的墙面上绘制精细的图案,这些考验着每一位团队成员的技术和耐心。

  传播与心灵的触动
  经过几天的不懈努力努力,一幅幅生动活泼的铁画墙绘呈现在了大众的面前。它们不仅美化了校园的环境,更让学生们对铁画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们围着墙绘好奇地询问,志愿者们则在一旁讲述着铁画的故事,一时间,校园里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为了增加项目的互动性和教育意义,志愿者们邀请当地村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参与到墙绘活动中来。他们不仅观摩学习,同时还有机会亲手尝试绘画,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铁画的理解,也增强了校园的凝聚力。


  责任与未来的展望
  活动结束后,团队指导老师与平铺镇九年制度学校在安徽省芜湖市平铺镇举行了挂牌仪式,双方单位共同为“皖江工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这标志着这一合作平台正式建立和双方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上将会携手共进,在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道路上勠力同心,向更多的青年人宣传铁画等当地优秀传统文化。
  仪式上,志愿者们聚在一起,分享着各自的感受和收获。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这只是保护铁画文化的一个起点,他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保护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他们计划继续深入挖掘铁画的文化内涵,探索更多形式的传播方式,如举办工作坊、铁画展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铁画。
  本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艺术创作,更是一次文化的传递和心灵的交流。通过这次活动,志愿者们让铁画这一古老的非遗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墙绘实践活动通过视觉艺术的形式,将铁画的形象传播给更广泛的群体,提高了铁画的社会知名度,也有助于年轻一代了解和记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同时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作者:黄志远 孙东超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