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三下乡

智能体赋能民宿集群 阳朔骥马村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8-31 关注:

来源:白云

广西师范大学 “遇龙数韵,乡见未来” 实践团队走进阳朔县骥马村,聚焦 “乡村旅游数字化与非遗活化” 主题,探寻这座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的民宿集群发展智慧。依托遇龙河风光,骥马村 50 余家民宿形成特色集群,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其 “科技 + 非遗 + 旅游” 的融合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旺季一房难求,淡季空房过半,这是我们最大的难题。” 骥马村某民宿经营者指着后台数据说。团队调研发现,骥马村民宿长期面临淡旺季差异显著的困境:每年 5 月、7-8 月、10 月旺季入住率高达 85%-95%,而淡季仅 10%-30%,信息不对称让经营陷入被动。
如何解决旺季供不应求,淡季供过于求的难题成了民宿不得不直面的一大难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民宿能否继续经营的关键。而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转机源于数字化探索。实践团队在与村委会座谈中了解到,村里正计划引入智能体平台,整合民宿实时房态、非遗活动排期、遇龙河筏票信息等核心数据。“游客扫码就能查空房、约竹编体验,民宿也能提前调整定价和服务。” 这一重要转变为民宿经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游客不仅能在第一时间了解骥马村旅游动态信息还能远程选择合乎心意的住所。进一步提高了阳朔骥马村的知名度。
图为团队成员与民宿工作人员交谈  刘德瑜摄
在骥马村 “墨兰山舍”,木质回廊悬挂的壮锦挂毯与遇龙河景相映成趣。“客人可以跟着非遗传承人学织壮锦,作品能带走当伴手礼。” 民宿管家告诉我们。通过团队走访发现,村内 8 家特色民宿已融入非遗元素:格格树民宿的竹编体验课每周开 3 场,花梦间民宿的彩调表演吸引超六成游客驻足,这些活动让游客平均停留时长从1.5天延长至2.3天。通过非遗的魅力吸引游客驻足,非遗文化得到宣传的同时还能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之前游客总说找不到非遗体验,现在智能体平台能精准推送,预约量涨了近一倍。” 非遗传承人李师傅的话,印证了数字化对文化传承的助力。游客问卷显示,72% 的受访者期待民宿能提供更多 “非遗 + 住宿” 套餐。
图为团队成员收集游客问卷  廖梓氙摄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共收集到100份有效问卷,梳理出民宿经营三大痛点:竹筏票 “一票难求”、服务监管不足、非遗活动知晓度低。针对这些问题,团队初步设计的智能体平台包含三大模块:实时整合遇龙河热门河段筏票信息,避免 “黄牛” 炒作导致游客获取的信息参差不齐;联动民宿建立服务评价体系,通过游客反馈对筏工、司机等景区服务行为起到监督规范作用;同时开设非遗体验预约入口,让竹编、彩调等文化资源 “触手可及”。
平台不仅要解决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更应未雨绸缪致力让民宿集群走得更高更远。为此团队成员下定决心,后续将扩大调研群体,囊括民宿、游客、景区工作人员等,并收集不同群体的意见看法结合调研数据持续优化功能,助力骥马村实现 “游客便捷体验、民宿高效经营、非遗活态传承” 的多赢局面。让骥马村在智能体的引擎下获取更多发展的能力。
 
图为民宿格格树内景  詹明真摄
从信息不对称的困境到智能体赋能的新生,骥马村的实践证明:唯有扎根乡村实际,用科技激活文化与资源,才能让民宿集群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 “强引擎”。
 
(通讯员 詹明真 梁锦婷 刘德瑜)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