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的脚步叩响历史的门扉,当生态文旅调研的热忱邂逅城市文脉的传承,一场关于探索、感悟与赋能的故事,在马鞍山市博物馆缓缓展开。7月6日,巢湖学院赴薛家洼“生态文旅”现状调研宣讲团踏入这座装满马鞍山记忆的“时光宝库”,以青春之眼解码历史基因,为生态文旅调研注入文化动能。
初遇:博物馆里的城市序章马鞍山市博物馆,静静矗立在城市一隅,等待着访客去聆听它所珍藏的岁月絮语。当调研团成员们迈进博物馆的那一刻,“山水诗城”的独特底蕴便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长卷,扑面而来。
踏入史前文明展区,“和县猿人” 的远古足迹就紧紧抓住了大家的目光。展柜中,猿人头盖骨模型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依旧带着原始的力量,仿佛在无声诉说着百万年前,人类祖先在这片土地上挣扎、生存、繁衍的故事。与之相邻的凌家滩玉器,温润的质地、精美的纹路,更是将时光拉回到五千年文明史的长河中。那些细腻的雕刻,是远古先民智慧的结晶,串联起马鞍山从史前蒙昧到文明初绽的漫长脉络。成员们放慢脚步,目光在一件件文物、一块块展板间流连,试图透过这些历史的碎片,拼凑出马鞍山最初的模样。这一刻,实践队员们直观了解到了马鞍山 “百万年人类史、五千年文明史” 的厚重根基,也为后续薛家洼生态文旅调研锚定了至关重要的文化坐标 —— 生态文旅的探索,离不开对城市历史文化根源的追溯。
沉浸:解码文物里的生态密码博物馆中,生态与人文的关联悄然显现。汉代的鱼纹陶片、唐代的青瓷水盂,这些与水、与自然共生的文物,诉说着马鞍山自古与长江相依的生态基因。行至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等荣誉展区,现代马鞍山对生态的坚守与传承,以另一种方式呈现。一块块荣誉牌匾,背后是城市在生态建设中的不懈努力。成员们看着展板上呈现的生态治理前后对比图,从曾经的生态隐患点到如今的生态景观带,深刻体会到现代马鞍山在守护自然生态上的决心与成效。而这份从历史延续至今的生态传承,为薛家洼生态文旅调研提供了独特视角——生态文旅绝非简单的山水风光展示,而是历史文化与自然保护的协同叙事。薛家洼作为马鞍山生态治理与文旅发展的重要实践地,其背后的生态故事,需要从历史文化的脉络中去挖掘、去阐释,让游客在欣赏生态美景的同时,理解这份生态传承的厚重与珍贵。
出发:以文化赋能生态文旅调研走出博物馆,宣讲团成员们带着新的思考奔赴薛家洼。马鞍山市博物馆里的所见所闻,让“生态文旅”的内涵不再抽象——它是“和县猿人”的生存智慧,是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的诗意山水,是现代城市对生态与文化的双重坚守。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实践队员们将把这份文化感悟融入调研,从历史底蕴中提炼生态文旅的独特标识,为薛家洼乃至马鞍山生态文旅发展,贡献青春智慧与方案。
历史照亮前路,文化赋能调研。巢湖学院赴薛家洼“生态文旅”现状调研宣讲团在马鞍山市博物馆的探索,是一次青春与历史的双向奔赴。当生态调研遇上文化解码,当青春力量对话城市文脉,实践队员们期待在薛家洼的山水间,书写生态文旅融合的崭新答卷,让马鞍山的历史之美、生态之美,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