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5 关注:
来源:“星火青春”志愿服务队
2025年8月7日,“星火青春”志愿服务队奔赴宏岐村,开展以“践行垃圾分类,共建美丽乡村”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知识宣讲、实操指导、环境整治等方式,助力乡村提升垃圾分类意识,推动绿色生活理念落地生根。
实践团队首站在宏岐村文化广场看到了垃圾分类宣传阵地。“大家看,这个展板上的知识告诉我们,垃圾分类不仅能减少污染,还能变废为宝!”团队成员们指着“垃圾分类 文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益处”等展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围拢的村民讲解。为让知识更易接受,团队编排了情景短剧,模拟日常垃圾投放场景,对错示例对比,生动演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的正确分类方法,逗得村民哈哈大笑,也让分类知识悄然入脑。
现场还设置互动问答环节,“废旧电池属于什么垃圾?”“塑料瓶该扔哪个颜色的桶?”村民们踊跃抢答,答对的村民获赠环保购物袋、分类垃圾桶模型等小礼品,在趣味互动中加深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小朋友们举着奖品欢呼:“我记住啦,以后要当垃圾分类小达人!”
理论宣讲后,团队深入村落巷道,开展垃圾分类实操教学。在“千峰环野立 一水抱城流”主题垃圾桶旁,队员李诗韵看到村民提着垃圾袋走来,主动上前:“阿姨,您袋子里的矿泉水瓶是可回收物,得放进棕色的可回收桶;果皮菜叶是厨余垃圾,不过咱们村里暂时没对应桶,后续可以考虑堆肥处理呢。” 说着,手把手教村民正确投放动作,遇到混淆的垃圾品类,如过期药品、用过的农药瓶,反复强调其危害与归类,确保村民清晰掌握。
图为“星火青春”志愿服务队成员在模拟日常垃圾投放场景 林语希 供图
团队还发起“垃圾捡拾 + 分类”志愿行动,拿着夹子、垃圾袋沿村道清理。“这片废纸是可回收物,这个烟头属于其他垃圾……”队员们边捡边讲解分类知识,村民金大叔深受触动,主动加入:“我在村里住了大半辈子,今天才知道扔垃圾还有这么多门道,以后我自己也好好分!” 活动中,共清理各类垃圾10余袋,全部完成现场分类,既清洁了乡村环境,又强化了村民分类意识。
图为“星火青春”志愿队成员在拿着夹子清理街道垃圾 林语希 供图
除垃圾分类指导,团队聚焦乡村环境痛点,开展针对性整治。在村道旁、绿化带里,队员们仔细捡拾隐藏的烟头、塑料碎片、废旧农药瓶等垃圾,用工具夹起沟渠里的漂浮物,还村庄整洁面貌。遇到随意丢弃的垃圾,团队成员耐心劝说村民:“这些垃圾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污染土壤和水源,咱们一起爱护家园呀。” 村民们不好意思地把垃圾捡起,承诺以后会注意。
针对宏岐村垃圾分类亭标识不够清晰的问题,团队协助村委重新设计制作标识牌,用醒目的图文标注各类垃圾投放要求,方便村民识别。“现在分类亭清楚多啦,以后扔垃圾再也不会犯迷糊!”村民张阿姨看着更新后的“宏岐村垃圾分类亭”,笑着对队员们说。
图为“星火青春”志愿服务队协助村委重新设计制作的标识牌 林语希 供图
实践过程中,团队发现村民虽有分类意识,但长期坚持动力不足。为此,与村委共同策划“垃圾分类积分制”,村民正确分类投放可积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乡村超市代金券等。同时,选拔村里的热心村民、学生担任“垃圾分类监督员”,定期巡查、宣传,形成自我管理、互相监督的良好氛围。
“这次实践,我们不仅想让村民‘知道’垃圾分类,更要‘做到’‘做好’。”团队成员们表示,后续会持续关注宏岐村垃圾分类推进情况,通过线上回访、资料推送等方式,为乡村绿色发展持续赋能,若有机会我们将在假期再次前往,让青春力量在环保实践中绽放更亮光芒。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商学院“星火青春”志愿团队以青春之笔,书写乡村环保答卷。从知识播种到习惯培养,从环境整治到长效探索,他们用行动带动村民参与,让垃圾分类理念在宏岐村落地生根,为打造生态宜居乡村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作者:林语希;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