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三下乡

昆明理工大学应急学院赴四川开展“走好当代长征路,挺膺担当强国梦”主题实践活动

时间:2025-07-29 关注:

       7月7日一14日,昆明理工大学暑期“三下乡”长征精神教育实践团队(应急学院)前往四川省冕宁县、石棉县、磨西镇、泸定县、邛崃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6月30日,应急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在莲华校区主楼408举行出征仪式暨行前培训会,指导老师与全体成员参会。团队赴陆军讲武堂培训,回溯先辈事迹;仪式上,队员庄严宣誓:“以青春赴使命,沿长征足迹,传红色基因,践行‘走好当代长征路,挺膺担当强国梦’誓言,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彝海结盟:民族团结的精神丰碑

       90年前,彝海之畔,红军与彝族同胞以一碗结盟酒定下生死与共的约定,《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的誓言,成为民族团结的永恒见证。在凉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实践团成员凝视着当年红军留下的桌椅、草鞋,在“万里长征”一词的诞生地,深刻感悟“彝汉同心”的革命智慧。馆内航天主题互动展区里,队员们触摸到冕宁从“结盟地”到“航天城”的蜕变脉动,见证红色基因与时代发展的交响。

、强渡大渡河:勇者无畏的信仰之光

       大渡河畔,安顺场的涛声仍在诉说1935年的壮举。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内,200多件文物与复原场景,完整再现十七名勇士乘孤舟搏惊涛的史诗。实践团成员在影片中重温枪林弹雨的激战,在与讲解员的对话中触摸历史温度——红军“信念坚定、勇于牺牲”的精神,恰如河畔磐石,历经风雨而愈发刚毅。

、磨西会议:危难时刻的使命担当

       磨西红军长征纪念馆里,磨西会议的紧张场景通过文物与讲解生动重现。抗震救灾展区内,沾着泥渍的安全帽与红军草鞋隔空呼应,让安全工程学子读懂:今日的结构抗震模拟是新时代的“翻雪山”,每组安全数据演算都是重走“长征路”。重走磨岗岭村红军小道时,崎岖山路与淋漓汗水,让队员亲身体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重量。

、飞夺泸定桥:铁索上的英雄壮歌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3根冰冷铁索横跨天险,见证红军昼夜奔袭240里的奇迹。实践团成员踏上泸定桥,在摇晃中感悟“飞夺”壮举的惊心动魄。纪念馆内,珍贵的史料与实物让那段枪林弹雨的岁月愈发清晰,成员们在驻足凝视中加深了对“飞夺”背后艰辛与勇毅的理解。纪念碑下的微团课《飞夺泸定桥》,更让“勇于挺身而出”的英雄气概,成为刻入心底的信念。

、青春践行:红色微课里的精神传承

       一路追寻,一路感悟。实践团成员化身“红色讲解员”,在纪念馆的文物前、长征小道上录制讲解微课,用青年视角解读长征故事。从冕宁的结盟往事到邛崃纪念馆的石刻标语,他们将所见所闻转化为生动讲述,让“信念坚定、不畏艰难”的精神通过镜头传递给更多同龄人,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表达中焕发新活力。

、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青春守护的安全防线

       从冕宁到邛崃,宣讲团成员以“青声入基层”,用案例解读国家安全的日常密码:网络诈骗防范、国土保护常识、文化安全意义……结合当地长征故事,他们让“总体国家安全观”从理论变为群众易懂的话语。在互动问答与图画填色中,孩子们眼中播下守护家国的种子,居民们心中筑牢责任防线,红色基因与国安意识同频共振。

、校际交流:青年共话的长征新篇

       在研学路上,昆明理工大学应急学院实践团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民族学院、乐山师范学院的师生偶遇交流。四校学子围绕“新时代长征路”分享感悟,从专业学习谈到使命担当,当代青年的“长征”,是实验室里的攻坚克难,是服务社会的点滴行动,更是跨校携手、共传红色薪火的同心同行。

       七天五地,跨越两千里;红色足迹,深印心间。从彝海结盟的团结到泸定桥的勇毅,从长征精神的传承到国家安全的践行,这不仅是历史的重温,更是青春的淬炼。实践团以青春之眼回望历史,以挺膺之姿面向未来。这段研学路,是精神的洗礼,更是行动的号角——新时代青年必将以长征精神为笔,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画卷上,续写属于我们的担当篇章!

作者:昆明理工大学暑期“三下乡”长征精神教育实践团队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暑期“三下乡”长征精神教育实践团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