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三下乡

邵院学子三角村之行:以行动播撒光亮,用调研连接远方

时间:2025-07-21 关注: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7月21日讯(通讯员:钱吕俊 刘秋艳 肖婕)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乡村振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沃土中锤炼自我、增长才干。7月11日至7月17日,邵阳学院赴邵阳市洞口县黄桥镇三角村助力雪峰蜜柚产业振兴实践调研服务团前往洞口县三角村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团队坚守“扎根乡土,童心护航”的实践理念,紧扣乡村发展需求,锚定教育提质与产业增效双目标,用课堂播撒知识,用脚步丈量乡土,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落地生根。
  校园护成长,搭建教育温暖“课堂”
  教育是点亮乡村未来的星火,是筑牢成长根基的基石。为此团队聚焦乡村儿童成长,把支教课堂打造成传递知识与温暖的主阵地。针对夏季溺水隐患,队员们以“角色扮演+模拟救援”的趣味形式开展教学,让防溺水技能在孩子们的笑声中扎根;同步开展防性侵、食品安全课程,拒绝校园霸凌等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以故事、动画、问答游戏为载体,悄然织密自我保护网。
  图为小朋友化学小实验的成果展示。(刘秋艳 摄)
  同时,为深化红色教育在乡村少年心中的扎根铸魂作用,队员们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以“传播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为主题的红色文化课堂,组织孩子们集中观看《觉醒年代》片段,在先辈们探索救国道路的光影中感受理想信念的力量,在红歌声中追溯光荣岁月,用铿锵誓言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此外,队员们还在课后对孩子们进行课业辅导、书籍文具捐赠等教育活动,让这份陪伴延伸至学习生活的细处。从精神的滋养到学业的帮扶,这份青春的陪伴贯穿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教育的暖流在乡土间持续涌动。
  田间地头问生产,探寻农业发展“密码”
  产业振兴是乡村发展的关键。团队深入雪峰蜜柚产业园,由农户带队走访,从种植区域到日常管护区域,跟着他们的脚步细致了解产业园的发展情况,听其讲解以沙田柚、冰糖柚、红心柚等富硒柚子为主的各类富硒农产品的运作模式与实际状况。从土壤特性问到挂果收成,团队逐步摸清产业发展的脉络:产业园规模达200亩,总产业面积扩展至400余亩,在当地助农政策支持下,每亩年产量超20万斤,年总产量达4000万斤,并且凭借富硒优势积累了良好口碑。
  图为实践服务团队员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刘秋艳 摄)
  但深入调研走访后发现,发展中仍有不少现实难题待解:富硒农产品市场供不应求,现有产量难以满足需求,亟需扩大种植规模;同时,由于村里劳动力结构偏老龄化,种植管理多沿用传统经验,对科学技术的尝试较为谨慎,且面对极端自然灾害等风险缺乏系统应对办法,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需要得到政府资金支持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风险保障机制。
  图为产业园负责人向团队指导老师、队员们介绍产业情况(钱吕俊 摄)
  政策宣讲搭心桥,织密惠民服务“网络”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根基,是点亮希望的火种,国家资助政策正是为了每个孩子都能平等享有优质教育的机会。为了推动更多的人了解国家资助政策,团队创新采用实地走访、线下摆点的灵活宣讲模式,用接地气的语言细致讲解申请条件、办理流程及所需材料;对“担心流程复杂”的村民,逐条梳理关键步骤、明确操作要点。不少村民厘清了国家资助内容,推动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惠及于民。让惠民政策真正走进村民生活。
  图为队员们向老人宣传国家资助政策(钱吕俊 摄)
  多元实践汇力量,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一周的实践里,支教课堂点亮知识与红色传承的微光,产业调研锚定发展方向,政策宣讲传递民生温度。实践团以“教育+产业+服务”的多元行动,既填补乡村发展短板,也让队员在乡土课堂读懂实干价值——从孩子们看《觉醒年代》时的专注中,看到红色基因传承的力量;从蜜柚产业的现实挑战里,触摸乡村振兴的发力点;从村民了解政策后的舒展中,体会服务为民的意义。
  图为实践服务团队员们与小朋友的合影。(钱吕俊 摄)
  此次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是高校助力振兴的生动实践。未来,实践调研服务团将带着成果持续深耕,让支教的温暖、调研的思考在乡土扎根,用青春笔触续写三角村振兴新篇。
作者:钱吕俊 刘秋艳 肖婕 来源:邵阳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