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职业师范学院:AI赋能安全教育,为乡村童心筑起智慧屏障
时间:2025-07-17 关注:
7月11日,广西职业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职”惠乡村AI科技创新研学团走进扶绥县山圩镇渠楠屯,一场别开生面的“AI赋能安全教育”课程在此展开。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科技力量下沉乡村教育的生动实践。课程以AI技术为支撑精心打造课件,围绕防溺水、防诈骗以及“AI的双面性”三大核心主题,通过情景互动与案例深度剖析,在提升乡村儿童安全意识的同时,助力他们构建科学的科技认知体系。
在防溺水教学环节,研学团使用AI课件呈现的真实溺水案例,打破了传统安全教育的抽象性,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危险的降临。借此详细科普溺水自救与救援方法,而孩子们在趣味问答和模拟演练中的积极参与,不仅是对“结伴游泳”“选择正规场所”等安全准则的掌握,更是自我保护意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立的转变。
防诈骗教育部分,则直面当下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型安全挑战。研学团结合最新诈骗手段,利用AI课件揭示了骗子借助AI换脸、拟声技术伪装亲友,利用AI批量生成虚假信息实施“机票退改签”“兼职刷单”等诈骗,以及制作假网站、假APP窃取信息钱财等多样骗术。更通过自编自演的短剧,将“AI生成虚假求助信息”“虚假购物”等场景生动再现,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不仅学会识别诈骗话术,更深刻理解“不轻信、不转账、多核实”应对策略背后的逻辑。这种将前沿科技与安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实则是为乡村儿童提前接种“科技时代安全疫苗”。
“AI的双面性”教学作为课程的一大亮点,研学团以专业视角引导孩子们辩证看待技术。结合乡村生活场景,用学习辅导APP智能答疑、远程医疗AI辅助诊断等案例,展现AI便捷——如定制复习方案、匹配医疗资源,让孩子们感受科技温度。同时,通过“过度依赖AI致思维退化”“上传照片泄露隐私”等案例,剖析技术滥用风险。互动中,孩子们理解“工具服务于人”的逻辑,开始思考AI使用边界,独立思考意识萌芽。
此次实践活动,研学团将课堂所学的教学方法、互动技巧转化为贴合乡村实际的教学实践,展现出的不仅是扎实的专业功底,更是将知识转化为服务能力的创新思维。研学团持续发挥师范专业特色、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事业,为乡村教育帮扶、科技知识普及等领域探索可复制的合作路径提供了实践样本。这一模式的探索,让“三下乡”实践活动从单一的短期帮扶,升级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为乡村的教育进步与科技普及开辟了新路径。
作者:莫壁嘉 蒙秋璐 梁秀玲 吴潮 莫艾嘉 叶雨婷 来源:广西职业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