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行担使命,山海调研践初心——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海纳百川”浙江舟山社会调研队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9-04 关注:
来源: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海纳百川”浙江舟山社会调研队
当东海的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洒在舟山群岛星罗棋布的岛屿上,有一群年轻的身影正背着行囊、带着问卷,从码头走向渔村,从跨海大桥的观景台走向物流园区的仓库——他们是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海纳百川”浙江舟山社会调研队的队员。带着“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怀着“服务社会”的青年担当,我们跨越千里,奔赴这片山海相拥的土地,以青春之力开展社会调研,用实践之行书写时代答卷。
一、以“海纳百川”之胸怀,扎根海岛听民意
“海纳百川”不仅是我们的团队名称,更是我们开展调研的核心准则。作为来自齐鲁大地的学子,我们深知,要读懂舟山的发展密码,必先放下“旁观者”的身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这片土地,倾听最真实的声音。
调研之初,团队便制定了“多点覆盖、深度访谈”的计划,将调研范围从舟山本岛延伸至六横岛、朱家尖岛等周边岛屿,从城市商圈拓展到偏远渔村。在东极岛的渔民家中,我们围坐在堆满渔网的堂屋里,听老渔民讲述“靠海吃海”的变迁:从过去摇着小木船出海捕鱼,到如今依托远洋渔船和冷链物流将海鲜销往全国,交通的改善如何让“远在天边”的海岛特产走进了“千家万户”;在舟山港综合保税区,我们跟着物流工人穿梭在集装箱之间,记录下港口如何通过“海陆联动、多式联运”的模式,成为长三角地区连接海外的重要门户;在舟山跨海大桥的管理中心,我们与工程师们深入交流,了解这座“海上长虹”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的全过程,以及它如何打破海岛与大陆的地理阻隔,让舟山融入“一小时交通圈”,带动旅游业、制造业等产业的蓬勃发展。
每一次访谈都是一次心灵的对话,每一份问卷都是一段真实的故事。为了让调研数据更具代表性,队员们常常顶着烈日走街串巷,耐心向当地居民解释调研目的;遇到语言不通的老人,便用手势比划、借助翻译软件,只为收集到最准确的信息;为了赶在渔民出海前完成访谈,队员们凌晨五点就起床赶往码头,在海风与晨雾中等待归航的渔船。正是这份“俯下身子听民意”的坚持,让我们收集到了近千份有效问卷、数十万字的访谈记录,也让我们对舟山的交通现状、产业发展、民生需求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二、以“交通人”之担当,聚焦发展解难题
作为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的学子,“交通赋能发展”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专业使命。此次调研,我们始终围绕“舟山群岛交通网络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这一核心课题,将专业知识与地方实际相结合,试图为海岛交通发展找到“破题之策”。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舟山的交通建设虽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偏远海岛的陆岛交通仍依赖小型渡船,遇到恶劣天气便会停航,影响居民出行和物资运输;海岛内部的公交体系覆盖不足,老年人出行不便;物流企业在海鲜运输过程中,因“最后一公里”衔接不畅,导致部分生鲜产品损耗率较高……针对这些问题,团队成员结合《交通工程学》《物流系统规划》等专业知识,展开了多次讨论分析。
我们查阅了舟山近年来的交通发展规划文件,对比了国内外海岛交通建设的成功案例——比如借鉴日本冲绳岛的“环岛交通+旅游专线”模式,提出在舟山部分旅游岛屿增设观光巴士和共享电动车;参考海南自贸港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议优化舟山海鲜运输的“港口—仓库—市场”衔接流程,降低损耗率;针对偏远海岛的出行问题,我们甚至设计了“小型客轮+接驳公交”的联动方案,并测算出该方案的运营成本与社会效益。
为了让这些建议更具可行性,队员们还专程走访了舟山市交通运输局、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与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当听到我们提出的“海岛交通智能化管理”建议时,市交通局的工作人员表示:“你们的想法很有创新性,也贴合舟山的实际需求,为我们后续的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份认可,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用专业知识服务地方发展”的信念,也让我们明白,青年学子的担当,不仅在于发现问题,更在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以“青春者”之初心,传承精神启新程
为期半个月的调研,不仅让我们收获了丰富的实践成果,更让我们在山海之间读懂了“担当”的真正含义。在舟山,我们看到了一代代交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从1999年舟山第一座跨海大桥建成,到如今“五座大桥连岛成陆”,正是这份精神,让昔日“孤悬海中”的舟山,变成了如今“通江达海”的交通枢纽;我们也看到了当地渔民“敢闯敢试、勇立潮头”的开拓精神——从传统捕鱼到发展海水养殖、海岛旅游,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在大海中开辟出一条致富路。
这些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每一位队员。调研期间,有队员因水土不服患上感冒,却依然坚持完成当天的访谈任务;有队员为了整理数据,常常在酒店房间工作到深夜;面对调研中遇到的困难,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用团队的力量克服了所有挑战。正如一位队员在实践日记中写道:“在舟山的这些日子,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开展社会调研,更懂得了什么是‘青春担当’——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在烈日下坚持访谈的执着,是在讨论中积极建言的热情,是在看到自己的建议能为地方发展提供帮助时的自豪。”
如今,调研虽已结束,但我们的“山海之约”并未落幕。团队正在对调研数据进行系统整理,计划形成一份涵盖舟山交通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多方面的实践报告,为舟山市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同时,我们还将在学校开展“舟山调研分享会”,把在海岛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传递给更多同学,带动更多青年学子关注地方发展,投身社会实践。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海纳百川”浙江舟山社会调研队,将始终以“力行”为帆,以“担当”为桨,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地方发展的航程中,继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让青春的光芒在山海之间闪耀,让青年的力量在时代浪潮中绽放!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