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追寻抗战胜利足迹,以青春之名弘扬抗战精神

时间:2025-08-03 关注:

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北京化工大学人民武装部组织退役大学生士兵“寻迹80年”抗战胜利溯源实践团,踏上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之旅。他们循着历史的足迹,先后走访抗日战争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馆和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在实践中实现“资源活化、课程转化、实践深化、认识内化”,用青春脚步丈量民族精神的厚度,以赤子之心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团首站来到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88年前,卢沟桥的枪声划破夜空,“七七事变”点燃了全民族抗战的烈焰。震撼人心,这面墙上挂着5098张抗日战争老照片,代表着中华民族5098天、14年的浴血奋战历程。
展厅另一端,杨靖宇给东北抗联第3师的密函首次展出,这封七七事变后写下的亲笔信译版,清晰的作战部署填补了东北抗联与全国战场协同作战的史料空白,字里行间彰显着民族不屈的脊梁。在展柜中,抗日英雄赵一曼1936年8月2日赴刑场前写下的两封遗书令人动容,177字的家书中“我的孩子”字样反复出现,字里行间满是一位母亲的牵挂与一名战士的决绝。

跟随着实践团的脚步,第二站来到山西省阳泉市的百团大战纪念馆。走进馆内,一座标志性的时间节点雕塑首先映入眼帘,它清晰指向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的最初时刻。彼时,国际国内形势极为严峻:1939年10月德国入侵波兰,法西斯三大轴心国全面行动;日军集中兵力对根据地推行“囚笼政策”,封锁了所有主要交通干线。在这样的危局下,百团大战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次亮剑之举。实践团成员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曾走过的足迹,在80周年这个特殊节点重温那段从民族危亡走向伟大胜利的惊心动魄历程,馆内珍藏的史料照片无声诉说着当年八路军战士们在正太铁路沿线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

实践团最后一站来到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的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从北大营到卢沟桥,中国军队虽英勇抵抗却未能阻挡日军进攻,直到1937年9月2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岭下打出了全民族抗战后的首个重大胜利,彻底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当实践团的退伍大学生们踩着80年的时光刻度走完这三座纪念馆,指尖划过的不仅是泛黄的电文与生锈的枪栓,更是从卢沟桥的烽火到平型关的峡谷,再到正太铁路的硝烟里那根从未弯折的民族脊梁。军装的颜色会褪去,但“为人民服务”的烙印永远鲜活。80年前,先辈们用步枪与手榴弹守护的山河,正是今天他们接过的钢枪与界碑;防空洞里写下的《论持久战》,早已化作新时代强军路上的星辰导航。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向死而生”的基因在强国强军的征程中继续沸腾,让伟大抗战精神永远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作者:邱芷轩,范咏琪,郝金双 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寻迹80年”抗战胜利溯源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