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2025年暑期,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组织队员前往横山新四军第一支队旧址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在历史遗迹中触摸红色脉搏,汲取奋进力量,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正文】
2025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走进横山革命纪念展。七月的横山,山峦叠翠,晨露未晞,似在以独特的方式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志愿教学团队怀揣崇敬与期许,踏入这片承载厚重革命历史的土地,时间仿若放慢节奏,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
一、初抵旧址:在历史厚重中叩响初心
“横山革命纪念展”的标识醒目矗立在建筑墙体,如历史的无声旁白,静静诉说往昔可歌可泣的故事。镌刻着“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缅怀先烈 传承精神”的石碑,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其上关于伟大抗战精神的阐述,似利刃破雾,穿透时空直击众人内心。队员们驻足凝视,轻轻触摸石碑边缘,冰凉触感因炽热信仰变得滚烫,让每个人明晰此行意义——回溯历史,感悟先辈热血担当,让红色基因悄然植入心间,开启与历史对话的序章。
二、展厅探寻:于岁月细节间解码革命密码
步入室内展厅,历史画卷缓缓铺展。珍贵史料、图片与复原场景交织,带领众人穿越到战火纷飞的年代。
陈列区里,新四军第一支队发展历程被详细呈现。从组建背景的艰难摸索,到横山抗日活动筹备的殚精竭虑,每一步都折射出先辈在艰难时局下,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懈谋划的决心。墙上历史照片中,先辈面容坚毅,破旧军装难掩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黑白影像跨越岁月,传递当年热血激情,让队员们直观感受革命火种孕育的温度。
一尊新四军战士铜像巍然矗立,手握钢枪、身姿挺拔,仿佛下一秒就要奔赴抗日前线。围绕铜像,横山战斗的具体记载一一铺陈,伏击战的巧妙布局、遭遇战的顽强抵抗,文字与实物相互印证,生动还原激烈战斗场景。队员们驻足凝视,透过布满岁月痕迹的旧物,瞥见先辈浴血奋战的模样,在岁月细节中解码革命先辈们无畏战斗、坚守信仰的精神密码。
三、感悟交流:让红色精神照进现实
参观途中,队员们不时停下脚步交流感悟。望着先辈们简陋的生活用具,年轻队员感慨:“先辈们在艰苦条件下坚守抗日信念、舍生忘死,如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更要努力奋进,不辜负这份传承。” 实践队员们动容表示:“新四军精神是不怕吃苦、不惧牺牲、一心为民,新时代里,我们要把这种精神融入工作生活,遇到困难不退缩,时刻想着为群众办实事,让精神传承落地生根。”
参观接近尾声,团队在旧址庭院集合。团队负责人站在先辈曾踏足的土地上,声音因动情略带哽咽:“今天来到这里,是铭记历史,更是传承精神。新四军第一支队的战斗历程,是最生动的爱国教材。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铸起精神丰碑,咱们得代代传下去!未来,希望大家以先辈为榜样,把爱国情、强国志化作实际行动,在各自岗位发光发热,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话语落下,掌声响起,红色精神在交流中照进现实,成为团队前行的指引。
四、红色续航:将精神力量注入奋斗征程
夕阳西沉,团队踏上归程,横山的余晖洒在肩头,更照进队员们心里。此次横山之行,不只是简单的历史回顾,更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当队员们触摸先辈用过的物品、聆听动人故事,那些具象的“红色记忆”,已转化为前行的动力源。
志愿教学团队深知,传承红色精神,要让其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未来,他们将把在横山汲取的精神力量,注入志愿教学工作——把新四军的故事带进课堂,让孩子们知晓幸福生活的来路;以先辈“为民服务”的精神为指引,深耕教学帮扶,助力更多孩子逐梦成长。这是革命精神的当代延续,更是志愿教学团队的使命担当,让红色基因跨越代际,在奋进征程中熠熠生辉,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续写属于新时代的红色华章。

图为横山新四军第一支队旧址入口铜像处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侍林婧供图
通讯员 秦蔡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