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从历史走向未来——西安理工大学学生"忆往昔峥嵘岁月 筑今朝强国之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5-07-23 关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近日,西安理工大学青年学生组织开展了"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革命精神"主题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辅导员贾向宁带队,张皓涵,张若镭等7名学生参与,先后走访了西安事变纪念馆、杨虎城烈士陵园、西安烈士陵园、西安革命广场、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敬献鲜花等形式,重温峥嵘岁月,感悟初心使命, 追寻这座古城铭刻的红色记忆。从见证历史转折的西安事变纪念馆,到安息英烈的烈士陵园,每一处红色地标都诉说着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
  清晨的阳光洒在建国路69号的灰砖建筑上,西安事变纪念馆静静诉说着87年前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时刻。"
 
 在陈列厅里,驻足于泛黄的手稿与陈旧的装备前。同学们不禁感叹:"在民族存亡之际,爱国将领们以大局为重的胸襟令人敬佩。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来到长安区韦曲镇的杨虎城烈士陵园。苍松翠柏间,将军雕像目光如炬,陵园东侧的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内,陈列着将军生前使用的军装、佩剑等遗物。

 杨虎城将军被囚禁12年仍坚贞不屈,1949年与子女一起在重庆遇害——以身殉志,不亦伟乎,杨将军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民族气节。“我们不会忘记,正是无数像杨虎城将军这样的先烈前赴后继,才换来今天的盛世中华。”

  步入西安烈士陵园,高耸的纪念碑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长眠着大革命时期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728位烈士。

参观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烈士牺牲时年仅二十多岁,他们和我们年龄相仿,却已为理想献出生命。这让我们深刻思考,我们的青春该如何度过。 
位于新城广场北侧的革命广场,保留着1936年群众集会的历史风貌。广场中心的革命亭内石碑记载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举行庆祝活动的盛况。广场四周的十二幅花岗岩浮雕,生动刻画了西安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等历史场景。
 
最后一站是七贤庄内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它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西安的重要据点,承担着宣传抗日主张、输送青年到延安、联络各方力量等重要任务。

 历史展览馆中,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生动再现了抗战时期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光辉历程。“看到这些物件与讲解,我们仿佛看到了革命先辈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工作的身影。”
  漫步在这些红色基地与纪念馆,每一砖每一瓦都在诉说历史。西安事变纪念馆里泛黄的手稿、杨虎城陵园中挺拔的松柏、革命广场上的斑驳浮雕、八路军办事处简朴的居所,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最珍贵的红色记忆。这些凝固的历史,正等待着更多人来倾听、来传承。
                                            攥稿人:张若镭
                                               审核:贾向宁
作者:张若镭 来源:线下实践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