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童心启航,快乐发声”:志愿课堂走进崇德社区

时间:2025-07-21 关注:

  在三下乡实践活动下,为丰富乡村儿童暑期生活,提升其科学素养与心理素质,7月14日,“理宜力行·崇德致远”志愿服务队走进崇德社区,开展“童心启航,快乐发声”主题志愿活动。活动以“趣味科普”展示、“女巫的毒药”语言游戏、“逛三园”心理体验为核心内容,融合知识启发、情绪表达与创意思维训练,深受孩子们喜爱,取得了良好反响。

趣味科普小课堂,点燃科学兴趣

  在“趣味科普”环节,志愿者围绕“太空中能不能哭?”“猫咪晚上为什么看得见?”“为什么打哈欠会传染?”等贴近生活的问题,用图文展板、小游戏和互动问答为孩子们带来一场生动有趣的“科学小剧场”。

  孩子们积极提出问题雍炜摄

  “我现在知道为什么洗手要搓20秒了!原来细菌这么‘顽强’!”一名学生在游戏后开心地分享自己的发现。

  孩子们分享发现雍炜摄

“女巫的毒药”:词语触发,创意句子大考验

  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环节之一,莫过于“女巫的毒药”语言游戏。在游戏中,志愿者化身“调皮女巫”,布置出一排神秘的“毒药瓶”——每瓶上都贴着一个词语,如“开心”“愤怒”“紧张”“害羞”等。

  游戏规则很简单却充满挑战:在问答环节中,一旦有人说出了瓶子上隐藏的“咒语词”,就必须立刻用这个词语说一句完整的、有趣的句子,否则就会“中毒”。

  孩子们参与句子游戏雍炜摄

  孩子们在不断“触发”和“中毒”中爆笑连连,奇思妙想层出不穷,现场笑声不断、创意十足。志愿者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由联想,让语言不再是拘束,而成为游戏与思维的桥梁。

  “这个游戏太好玩了,我还想再来一次!”一位小学三年级小朋友意犹未尽地说。

沉浸式“逛三园”,守护童心健康

  心理体验环节“逛三园”设计了“感觉园”“情绪园”“希望园”三个子区域。通过触觉体验、情绪识别卡、绘画梦想墙等活动,儿童在游戏中释放内在情绪,增强对自己与他人感受的理解能力。

  在“希望园”中,一幅幅画作表达着孩子们最真挚的愿望——有的画着一家人围坐吃饭,有的画着彩虹下的学校,还有的画着自己穿上白大褂站在医院前。

  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感受雍炜摄

  “我们希望通过互动和陪伴,让孩子们拥有表达的勇气和对未来的憧憬。”一位心理志愿者这样说。

背景资料

  “理宜力行·崇德志愿”志愿服务团队是由成都理工大学组建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组织,聚焦乡村儿童教育、心理成长和文化传承,致力于打造“儿童视角、趣味形式、心理陪伴”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模式。

  图为孩子们和志愿者们一起游戏 雍炜摄

  此次“童眼看世界”主题活动,兼顾科学启蒙、语言训练与心理呵护,以创新有趣的形式帮助乡村儿童在轻松氛围中获得知识、信心与关爱。志愿服务队表示,未来将继续推进面向儿童的多维服务计划,为乡村儿童播种希望,点亮成长之光。

作者: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来源: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