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内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法润巴蜀”普法志愿服务队走进内江市梅山公园,以群众生活实际需求为导向,围绕成渝铁路纪念碑开展普法志愿活动。活动旨在通过普及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群众法治观念,推动法治巴蜀建设。

图为志愿者向带着孩子的家长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知识。通讯员 沈杰 供图
斑驳的成渝铁路纪念碑矗立在梅山公园,无声诉说着新中国第一条铁路建设的峥嵘岁月。指尖触碰碑身凹凸的刻痕,仿佛能触摸到当年建设者挥汗如雨的炽热温度。这条凝聚着无数人血汗的交通命脉,不仅承载着西南地区发展的历史记忆,更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为此次普法活动注入了沉甸甸的使命感。
在纪念碑的见证下,志愿者们展开了丰富的普法行动。精心制作的宣传展板前,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图文并茂;面对带着孩子的家长,队员们用生动案例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遇见商铺经营者,便结合《食品安全法》说明进货查验要点;遇到老人,耐心解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赡养义务与财产权益的规定。

图为志愿者向商铺经营者讲解《食品安全法》相关内容。通讯员 沈杰 供图
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驻足展板前,反复询问子女赡养的法律界定。队员小张半蹲下身,用“子女定期探望也是法定义务”的鲜活表述,让老人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当年轻妈妈询问网购纠纷处理办法时,队员小杨掏出手机,演示12315小程序的投诉流程。这些看似琐碎的问答,悄然搭建起法律条文与市井生活的桥梁。
普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面对“打官司太麻烦”的误解,队员们分享小额诉讼程序的便捷;针对晦涩的法律概念,用“买菜涨价算违约”的比喻让抽象条文变得通俗易懂。当看到居民从最初的疑惑到恍然大悟的神情转变,我突然意识到,普法不是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而是用耐心与智慧,将法律编织进生活的经纬。

图为“法润巴蜀”普法志愿服务队在成渝铁路纪念碑前合影。通讯员 沈杰 供图
那些在公园长椅上的促膝长谈,在树荫下的热烈讨论,让我对法律有了全新的认知。它不再是课本上冰冷的条款,而是流动在柴米油盐间的温暖守护。当老人明白维权渠道时的欣慰笑容,当商户认真记下食品安全细则的专注神情,都在诉说着:法治的力量,正悄然生长在每一次真诚的交流中。
站在成渝铁路纪念碑前,先辈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与眼前群众求知若渴的目光交织。这次实践让我懂得,基层法治建设需要俯身倾听的耐心,需要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活语言的智慧。每一次普法,都是在为法治社会的大厦添砖加瓦;每一份努力,都在推动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更多人的生活。未来,我愿继续做法治星火的传递者,让法律的温度温暖更多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