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不仅是家,更是青年人施展抱负的广阔天地。”在窗明几净的村委会办公室里,青年党员蔡老师语气坚定地说出这句话。六年前,27岁的蔡老师从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的村委会工作,用青春与热忱扎根这片生养她的土地。

选择回归:赤子之心系桑梓
谈及返乡初衷,蔡老师的理由朴素而深情:“家离得近,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回来工作方便照顾他们。”这份对家庭的责任感,最终化为服务家乡父老乡亲的持久动力。六年来,她的工作包罗万象——整理退伍军人、耕地、团员、低保等各项资料,事无巨细,都需要她细致耐心地处理。尽管工作“并没有看上去那么轻松”,需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但蔡老师坦言:“与城里相比,这里的工作更稳定,心里也更踏实。”

村貌焕新:小积分激发大能量
作为乡村变迁的亲历者,蔡老师感触最深的是家乡“更好看了”。她向采访团队生动介绍了村里推动环境蝶变的“妙招”——“美丽庭院”积分评选制度。村民积极参与房前屋后清扫整治,积累的积分可兑换实用奖励。“这个制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村民主动扮靓家园的热情。”蔡老师笑着说。如今走进村庄,整洁的村道、错落的庭院,处处展现着积分制催生的文明新貌。

活力涌动:年轻人回流带来新气象
更让蔡老师欣喜的是,乡村正悄然焕发“年轻态”。“近几年,明显感觉乡村趋于年轻化了,来村委会办事、咨询政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她所在的村由几个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已接近4000人,日益集聚的人气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村委会也积极回应百姓需求,搬迁至更安全便利的新址后,特意添置了乒乓球桌、麻将桌等娱乐设施。“大门随时敞开,欢迎乡亲们,特别是小朋友们常来玩!”蔡老师热情地表示。

未来可期:青年当为振兴添薪火
展望未来,蔡老师表示,村委会下一步的核心任务就是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想方设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她对我们前来“三下乡”的实践团队寄语到:“真心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回到乡村,不仅仅是短暂支教,更能深入实习,真正了解乡村的脉动,把智慧和汗水融入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从返乡青年到乡村建设的生力军,蔡老师的故事印证着新时代青年与乡土中国的“双向奔赴”。当青春力量不断注入希望的田野,一幅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振兴画卷,正在无数个像蔡老师这样的青年党员手中奋力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