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下午,晋江市西园街道黄厝社区活动中心内气氛热烈。福建农林大学红十字会赴泉州市晋江市救护知识普及实践队为社区小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成长必修课”——融合急救知识与青春健康的互动实践课。队员们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乐于参与的方式,在欢声笑语中播撒下守护生命与认识自我的种子。
图为小朋友认真倾听讲座 通讯员 黄雨彤 摄
“谁知道夏天被热水烫到该怎么办呀?”实践队宣讲员刘绣清以趣味提问开场,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台下小手齐刷刷举起。这种“游戏化”互动迅速拉近了距离。结合小学生生活场景,刘绣清同学清晰地演示了烧烫伤处理的“冲、脱、泡、盖、送”五步法。讲解运动抽筋时,她不仅指出补钙、不挑食、多锻炼的重要性,还现场教学“手指握拳张开法”和“小腿拉伸法”,孩子们认真模仿的模样格外专注。针对校园家庭常见意外,她特别强调了实用细节:流鼻血要低头捏鼻翼而非仰头;鱼刺卡喉不能强咽馒头,应该及时求助;地震时躲在桌下要记得保护头部,遇到火灾要弯腰捂鼻逃生。随后的“知识闯关”问答环节,答对“心肺复苏要先做什么”的小朋友,接过印着红十字标志的书签时,脸上满是骄傲。
图为小朋友回答急救知识问题 通讯员 黄雨彤 摄
最受欢迎的环节当属包扎实操。实践队员何媛洁举起绷带和三角巾,先在队友手臂上示范“魔法圈圈”般的环形包扎。随后教学三角巾大悬臂吊带:“顶角对肘,底边绕颈打结,手臂就有了‘小吊床’。”小朋友们两两一组,或小心翼翼为同伴包扎肘部,或认真观察、仔细询问。实践队员们穿梭其间,指导绷带松紧,纠正手法错误。“我来帮你!”“这样对吗?”活动室里稚嫩的互助声此起彼伏。
图为小朋友学习三角巾包扎方法 通讯员 黄雨彤 摄
相比急救课的热闹,青春健康环节起初略显安静。当宣讲员刘绣清问及“青春期的变化”时,不少同学害羞地低下头。“这些变化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美好也充满挑战,”刘绣清理解大家的羞涩,温和引导,“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非常重要。”她从身体、心理两方面解析变化,谈及异性交往时,分享了四个“不”原则,并提出保持适度距离、注重集体交往等原则。最后,她鼓励大家分享自身优缺点。“我阅读速度很快!”“我跑步是班级前三!”当孩子们说出自己的闪光点,羞涩渐渐被自信的笑容取代。
在活动的最后,每位小朋友都收到了实践队精心准备的小礼物。黄厝社区的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应对突发状况的救护技能,更学会了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这样的活动意义非凡。”
图为实践队员为小朋友送上奖品 通讯员 黄雨彤 摄
此次实践,福建农林大学红十字会的队员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滋养成长的养分。那些习得的急救技能,是守护安全的“小铠甲”;关于成长的认知,化作接纳自我的“指南针”。这份由青春力量传递的关爱,悄然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责任、勇气与自信的种子,陪伴他们更坚定地走向未来。
图为小朋友与实践队合影 通讯员 黄雨彤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