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蒋美 李思亮 龙可)盛夏蝉鸣起,绿意满乡间。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芬享实践团”于7月6号深入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县威溪乡长佃村,为30余名乡村儿童带来一堂妙趣横生的植物科普课——《叶子的奇妙世界》。通过理论讲解、互动实验与实地观察,实践团成员引领孩子们探索植物叶片蕴含的生存智慧与生态价值,在乡野间播撒科学的种子。
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李思亮化身“自然导师”,以“叶子的形态结构”为引,借助生动的PPT与丰富的实物标本,深入浅出地讲解叶片表皮、叶肉、叶脉等组成部分。“叶脉就像叶子的‘血管’,不仅承担着输送水分和养分的重任,还为叶片提供支撑,让它们在风中保持挺拔。”形象的比喻,让复杂的植物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实践团成员为长佃村孩子讲解叶片结构)
实践团精心准备了科普视频,直观展示了叶片的核心功能——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从叶片如何“捕捉”阳光、转化二氧化碳和水为氧气与养分,到蒸腾作用如何调节植物体温、促进水分吸收,孩子们通过生动的画面深刻理解了叶片在维系生态平衡中的关键角色,直观感受到叶片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实践团成员讲解叶片作用)
课堂气氛在“叶子的生存智慧”环节达到顶峰。李思亮展示了仙人掌的刺、猪笼草的捕虫笼、豌豆的卷须、四照花的苞片等形态各异的“叶片变形记”案例。“大家看,仙人掌的刺其实是它的叶子!为了在干旱中活下来,它放弃了宽大的叶片,用刺减少水分流失。”李老师揭示了这些奇特形态背后蕴含的植物生存策略。“每一片‘变形’的叶子,都是植物写给大自然的生存答卷。”孩子们被植物为适应环境展现出的惊人智慧深深吸引,发出阵阵惊叹。
“原来叶子会变形,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我们也要保护好它们的家园。”课程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感悟。此次科普活动将专业的植物学知识与长佃村当地生态相结合,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科学视野,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理解自然、敬畏生命的种子。正如实践团负责人所说:“当孩子们认识到‘变态是生存的智慧’,便会懂得每一种植物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智慧居民’,这正是乡村生态教育的深层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