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总结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长征路•青年说”实践队“三下乡”:探寻红井印记,传承红色精神

发布时间:2025-08-13 关注:

来源: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长征路•青年说”实践队“三下乡”:探寻红井印记,传承红色精神

  2025年7月12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育学院“长征路•青年说”实践队奔赴江西瑞金红井,开启红色探访之旅。队员们以实地走访、深度交流为路径,探寻红井背后的历史故事,解码红井精神的时代内涵,用青春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历史回溯:在红井感受鱼水情深

  瑞金红井,承载着当年红军与当地群众的深厚情谊。实践队踏入景区,讲解员向大家讲述历史:“1933年,毛泽东同志带领战士们在沙洲坝打了这口井,解决了当地群众饮水难的问题。从此,群众再也不用去很远的地方挑水,红井成为军民鱼水情的生动见证。”

  在陈列厅,锈迹斑斑的打水工具、当年群众使用过的水桶等旧物依次排列。实践队成员驻足于前,不禁感慨:“这些老物件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让课本里的故事变得可感可触。”馆内展示的关于红井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无一不向世人展现了当年红军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图为红井纪念碑。 梁慧平 供图

  实地走访:于红井体悟为民情怀

  接着,实践队成员来到红井旁。看着清澈的井水,实践队成员踏入这片承载着温暖记忆的地方。讲解员随行讲解:“当时沙洲坝的群众吃水困难,红军来了之后,毛泽东同志就带领大家勘察水源,挖掘水井。这口井不仅解决了饮水问题,更拉近了红军与群众的距离。”站在红井旁,讲解员指向井口:“大家看,这口井的井壁是用鹅卵石砌成的,非常坚固。多年来,它一直滋养着这里的人们。”

  随后,队员们来到附近的旧址。屋内墙上,“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标语清晰可见。实践队成员轻轻抚摸墙面:“这些文字,是红军为民服务理念的直白表达,让我们真切看到他们为百姓谋幸福的坚定决心。”讲解员讲述红军在此与群众同甘共苦、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故事,队员们默默伫立,向历史中的革命力量致敬。

  图为毛泽东同志的旧址。 梁慧平 供图

  青春传承:让红井精神“活”在当下

  探访尾声,实践队成员与当地老人进行了一些交流。“以前我们吃水要走很远的路,红军来了之后帮我们打了这口井,生活方便多了。现在日子越来越好,我们打心底里感谢党和政府。”村里的老人向实践队成员分享自己的感受。年轻人对红井故事的传播,不能只靠“讲过去”,要用新的方式让红井精神传播。实践队成员决定采用“思政微课”的方式在校园、社区传播红井的故事,让更多同龄人走进历史,还能结合短视频,用“碎片化传播”触动更多人。

  图为实践队成员走前在景区与红军长征历史人物的合影。 梁慧平 供图

  本次实践,让实践队成员从“听故事的人”,变成“传播精神的桥”。实践队成员总结道:“守护红井精神,不是复刻历史,而是让它在新时代找到青春表达,激励更多人奋进。”

  当实践队成员踏上归程,瑞金的红井仿佛仍在诉说历史。这场红色探访,让红井精神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化作队员们心中具体的故事、真实的感动。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炽热,把红井精神讲给更多人听,让红色基因在青春传递中永续传承。(通讯员 梁慧平 彭晓宇)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总结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