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总结

川师学子花城行,党廉之光映三线

时间:2024-09-18 关注:
为深入挖掘西南地区三线建设中的廉政教育文化资源,总结三线建设中党的廉政建设经验,2024年8月3日至8月8日,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在攀枝花启动。团队成员在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晓勇、指导老师苏杰和朱领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馆、兰尖社区等开展历史寻访、深度访谈、DV拍摄等“线上+线下”形式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寻攀枝花三线建设中的廉政文化印迹,解锁三线廉政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活化密码”。

追寻历史记忆,一场与三线廉洁文化的“深度对话”

8月3日上午,实践团队成员来到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学习。在认真参观了各个展厅之后,实践团队重点在廉洁文化馆中驻足学习。实践团队依次参观了“三线建设铸就廉洁精神”、“廉洁精神绽放三线沃土”、“奏响三线廉洁精神新乐章”三个展厅。展区详细介绍了徐驰、杨文仲、房桂芝、雷永、丁爱谱等一类遵守廉洁纪律的模范人物以及三线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事迹,团队成员们被馆内陈列的历史图片、实物及文献资料深深吸引。
作为攀枝花工业基地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的徐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三线建设的伟大事业。他与领导干部“约法三章”——“不准坐沙发、不准铺地毯、不准跳舞”,简单的三条规定,深刻体现了他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作风。正是有了这样的领导者,才能凝聚起数十万建设大军的力量,在短短数年内,将攀枝花从一片荒芜之地,建设成为我国三线建设中最具活力的热土和最成功的典范。千千万万的三线建设者以忠诚、奉献、为民、务实、清廉,谱写着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8月3日下午,团队到达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馆(又叫“十三幢”)。“十三幢”是1965年攀枝花建成的16幢渡口建设总指挥部招待所中的一幢,是当时攀枝花市建设的唯一标准较高的建筑。
在杨书记和指导老师的介绍指导下,实践团队认真了解了“十三幢”的历史。该地是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建设初期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此进行决策、指挥的地方。团队成员还参观了邓小平等领导人曾经用餐的餐厅,了解到当时领导人十个人用餐却只有五个菜的情况,由此可见当时生活条件之艰辛,作为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保持的艰苦朴素作风。通过图片、实物、文史资料等多种形式,团队成员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了攀枝花开发建设历史,现场沉浸式体会到党的领导人的不搞特权、一心为民的廉洁品格。
“不想爹,不想妈、不想孩子不想家,一心想着攀枝花,不出铁水不回家”道出了三线建设者们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国家的深沉热爱。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的深刻内涵。一件件鲜活的文物,一个个动人的人物事迹,再现了当年三线人的生产生活场景,让团队成员深刻看到了“廉洁”的具象化,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是“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感受到三线建设者忠诚、干净、奉献和担当的三线建设廉洁文化深刻内涵。

打造“云端”学堂,一堂思政课践行青春力量。

8月4日实践团队的脚步来到了三线建设文化公园内的初心园和习风园。这里,每一处景观、每一块石刻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激励着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初心园坐落在原保密局档案馆办公楼周围,园内展示了由席棚子到干打垒再到红砖墙最终建成水泥墙的变化,生动展现了攀枝花建设的岁月变迁。团队成员们漫步其间,直观地感受到了三线建设的艰苦与如今成就取得的不易,更感受到了三线精神的伟大与崇高。
在习风园内,团队成员了解了背水小道的由来。建设之初的攀枝花气候干燥,阳光强烈,一年半载不见雨水,导致吃水、用水成为当时三线建设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设者们开始从金沙江边每天用汽油桶背水来解决日常用水需求,背水小道由此而来。如今的攀枝花是著名的的钒钛之都、阳光花城,背水小道上也早已见不到建设者们辛苦背书的身影,但他们额头的汗水落在小道上,至今仍折射出艰苦奋斗、忘我付出的光芒。正是建设者们的奉献与努力,才有了今天美丽的攀枝花。团队成员们结合三线建设博物馆了解到的家风故事,在两处园内共同拍摄了一堂“廉洁家风”思政课,以孙仕平的事迹为主要内容,展现了河门口忠诚、老实、廉洁的良好家风。课程生动讲述着家风对于个人成长、家庭幸福乃至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及影响,为传播廉政文化、弘扬优良家风创造更多载体。8月6日,实践团队再次进入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团队成员借鉴馆内丰富的廉洁文化资源滋养“思政课”,在云端发布此节课程,做好廉洁文化的传声筒,旨在向更多、更广泛的群体传播廉洁文化,以青春力量推动社会风气清朗。高潇雅同学选取了503地下战备火电厂和攀钢二期建设作为典型案例,从攀枝花说起并逐步向全国范围内的廉政建设扩展,对反腐倡廉斗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思考。
课程带领着屏幕前的学习者深入了解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开展的党风廉政工作。如精准开展政治监督,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深化“三不腐”一体推进,构建“三不”有效机制;推动“阳光政务”建设等。课程生动反映了新时代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决心,展现了党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廉政实践。 同时也对腐败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长期性进行了说明,激励着学习者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征途上,筑牢廉洁思想防线。更对当今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新时代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要求提出展望。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才能经受住“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正风肃纪反腐一刻也不能停,全面从严治党一步也不能退。
徐悦同学聚焦廉洁文化展厅,在反腐倡廉思政课中对三线建设时期以及新时代的党风廉政建设做出总结。徐悦同学从三线建设者的英雄事迹中,以及党和国家对廉政建设的举措中,阐发出三线建设者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清正廉洁、勇于担当的高尚品德。如程子华为三线建设艰苦奋斗而不求回报,不借组织之名行自己之便,为革命与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不只是程子华,还有很多老一辈的革命家都践行着廉洁奉公的铮铮誓言。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廉洁之心”的生动实践
在攀枝花学院,实践团队共同参观了清风苑。围墙上醒目的标语潜移默化地向同学们传递出了廉洁自律修身的思想品格。
围墙外的焦裕禄画像前,四川师范大学第一届“青年话廉洁”演讲比赛的参赛者肖欣艺同学向其他成员再现了自己演讲的场景。再次说起焦裕禄那把旧藤椅的故事,肖欣艺同学依然记忆深刻,其中蕴含的廉洁思想依然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包含情感的叙述与身旁焦裕禄的画像交相辉映,展现出当代青年传播廉洁文化,筑牢思想防线的青春风采。

寻访廉洁之声,一次与先辈的心灵邂逅。

8月5日,实践团队来到兰尖社区,拜访攀枝花市的省劳动模范——李绍先老同志。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团队成员与张爷爷一同前往兰尖故事博物馆就三线建设相关经历进行访谈。采访过程中,实践团队了解到李爷爷是第一批来到攀枝花参与三线建设的人,当时他们正值20岁左右的大好年华,为了“让毛主席睡好觉”,他们毅然决然远离家乡,来到了攀枝花。喝泥水,吃胡萝卜,“三块石头一口锅”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生活条件极度艰苦,但是大家伙儿干劲十足,一心扑在生产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只为能够在七一出铁,保证中国军事等的钢铁供应,能够让中国不再受美国压制。
在谈及党群关系、群众关系时,李爷爷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和谐”,组员之间互帮互助,师徒之间倾囊相授,互尊互敬,上下级之间同吃同住,称兄道弟,“虽然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南腔北调,但大家的心在一块”,李爷爷说道。
论及廉洁方面时,李爷爷显得尤为严肃,强调作为党员,首先就要以身作则,知道什么该碰什么不该碰。三线建设时期,大家生活艰难,在工作单位,每一笔奖励、每一笔支出和收入都会进行公开的展示,让大家心中有数,并且奖励剩下的钱还会由领导签字,确保每笔钱都“来有影,去有踪”。直到今天,作为党员的他们仍活动在社区的建设中,监督着社区的日常运行,李爷爷强调:“不管是苍蝇还是老虎,遇到了就要重重打击,坚决不能容忍。”在与李爷爷的访谈中,团队成员感受到作为党员的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廉洁一直是共产党员的鲜明底色。
结束了专访之后,实践团队还采访了社区的其他十二位老同志,他们有的是一代建设者,有的是二代建设者,有的是作为三线建设者的家属,她们的丈夫来到了这里,于是她们也来了,相夫教子,甚至后来自己也走上了三线建设的岗位,由此,许多人一踏上攀枝花,一待便是一辈子。他们都曾是三线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谈及从前的生活,免不了一个字,那就是“苦”,苦到让人找不到其他的形容词,只能感慨当今的幸福生活。三线建设时期,大家的工资都很低,基本生活的满足也很艰难。但当我们问及他们是否后悔参加三线建设时,老同志们纷纷表示,“不后悔”,他们感叹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自豪于自己曾为这片土地贡献过力量,而国家也没有辜负他们,退休之后,他们的儿女以及他们本人也都享受到了国家强大的回馈。谈及三线建设时期的清廉与浪费状况,大家出奇一致地表示: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政治纪律严格,精神高昂,大家没有什么思想,就是干活,就是出铁,就是要把祖国建设好。生活当中大家都非常节约,没有浪费现象。领导干部与员工同甘共苦,不搞特权,让人敬佩,不仅干好活,还能把大家领导好。为了提高大家的思想觉悟,鼓足干劲把攀枝花建设好,党还会组织大家进行学习,早上有早读,读政策、读文件、读毛主席的话,深刻领悟三线建设的重要性。
实践团队深刻体会到作为年轻一代,应当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发扬三线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采访结束时,实践团队与老同志们依依惜别。他们那坚定而温暖的目光,仿佛是在告诉团队成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为了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的初心永远不会改变。新时代青年,更应带着这份感动和力量,传承廉洁之光。继续前行在探索与传承的道路上。

走访示范点,一次廉洁风尚的沉浸式体验。

8月团队前往博物馆西侧的滨河廉政文化宣传教育示范点。示范点位于大河滨河两岸,全长约 10 公里,以“存墨不腐 清风同行”为主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秉承“以仁和为根、以文化为本、以廉洁为魂”的设计理念,坚持“寓情于景、润物无声”,以独具特色的廉洁文化元素,让廉政文化更加贴近群众、深入人心。从警钟门到莲池,再到 “和谐盛世庆廉政”剪纸雕塑、 “廉洁赋”、 “廉政”故事宣传栏、“崇廉遵法尚德倡文”宣传栏,团队成员们在自然景观中漫步,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
8月7日,实践团队来到米易县廉政法治文化公园,参观“廉政文化融入自然”主题廉政文化教育示范点。示范点将廉政文化雕塑、小品、宣传牌,与公园自然景观融为一体,通过促进居民互动参与等方式让廉政文化恰如其分地融入公园景观及居民生活。从“权力制度笼子”、“镂空剪纸”雕塑到“廉风乐章”小品、“谜语”小品,再到“清风扇”小品、“算盘”小品,廉政文化就在一处处自然景观当中,传递到团队成员的心间。
8月7日,本次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三线建设的峥嵘岁月离我们渐行渐远,但三线建设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值得铭记和传承。在攀枝花这座英雄的城市,成员们仿佛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见证了中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沧桑巨变,更在廉洁文化的熏陶中,为青春的凯歌前行筑牢了思想防线。在未来,成员们也会将廉洁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地方。
作者: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来源: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实践总结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