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假,文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专门跟进学院“青鸟计划”宣传推介、注册使用、实习实践等工作,搭建学生、学校、学院间高效沟通合作的纽带,助力“青鸟计划”项目工作圆满完成。青志协围绕山东省推出的“青鸟计划”,致力于通过联系山东省各地市团委、收集岗位信息并宣传发布、推介文院优秀学子到各市进行实践,实现服务同学、服务家乡、服务社会的目标。
回顾工作全程,前期团队精心筹备、对接有序,为计划推进筑牢基础;中期精准发力、服务同学,一批批“青鸟”回到家乡投身实践;收尾阶段,团队反思经验,共同展望未来蓝图,为后续“青鸟计划”深化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
翎羽破雾,青鸟筑巢
在“青鸟计划”启动前夕,“鲁有佳木”社会实践团队坚持“秉承青春风骨,尽力服务社会,发扬志愿精神”的宗旨,全面铺开各项对接工作,为活动顺利推进筑牢根基。
为帮助参与同学精准对接岗位需求,团队为参与同学提供了全面的岗前培训,涵盖项目介绍、岗位信息查询与选择、简历投递等内容,有效打破了信息壁垒。此外,相关负责人审核并通过学生实习申请,协助联系各地市负责人,帮助同学们尽快上岗。在活动进行中,团队始终保持积极沟通状态,以持续化、精细化的服务,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硕果丰盈,青鸟传音
在劳动仲裁与民生服务的一线岗位上,队员们正以实践为笔,书写成长答卷。他们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中,共同诠释着青年一代扎根基层、回馈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队队员秦立倩在济南市历城区人社局劳动仲裁院实习期间,近距离接触劳动仲裁工作的全貌,深入了解劳动纠纷的处理程序和规范。她认识到劳动仲裁不仅是化解劳动纠纷的专业平台,更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纽带。她表示,未来会把实习中学到的劳动纠纷处理逻辑与规范意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用能力。
历城区人社局劳动仲裁辅助岗的杨诺不仅从事案卷整理的一系列基础性工作,还在庭审旁听中体会化解纠纷中劳动仲裁的重要价值。她以细心负责的职业素养,为劳动仲裁工作高效推进注入青春动能,用实际行动诠释基层辅助岗位的责任与担当。
在海阳市教育和体育局民管科实习的王治杰,通过参与实地调研和材料整理,对家乡民办教育的运营模式、困难和需求有了更真切的认知。不论是系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深入了解民办教育机构发展方向,还是日常工作中主动承担起接待群众来访和接听咨询电话的任务,他都于实实在在的行动中,触摸“服务家乡”最真实的脉搏。一系列实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以行动服务家乡、用实干回报社会”的价值,更坚定了未来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初心。
从劳动仲裁领域的素养锤炼,到基层辅助岗位的责任践行,再到教育管理的民生关切,队员们以不同的实践路径,既留下了个人成长的坚实印记,又展现了文学院学子以青春之力扎根基层、回馈社会的鲜活风貌。
鲁有佳木,筑梦续章
在“青鸟计划”实施过程中,“鲁有佳木”实践队成员深度参与,以专业服务为计划进行保驾护航。团队成员陆绎璇的工作围绕报名审核、推文撰写展开,在细微之处保障实践活动有序推进。她指出,“当我撰写、编辑每一篇相关推文,我仿佛能够看到同学们迈向社会的期待脚步,亲身感受他们的成长与喜悦。”
作为青志协项目外联部成员,徐光宇核心工作围绕“青鸟计划”参与人员的信息审批与统计整理展开。徐光宇坦言,“青鸟计划”为同学们提供了锻炼能力、认知家乡的机会,而这段经历于他而言,更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让他掌握了更高效的团队协作与沟通方法。
主要负责审批与统计参与人员的信息工作的张曼玉,帮助同学们及时知悉实践岗位与信息。“这段经历收获的不只是数据处理技能,更是主动担当、凝聚各方力量的成长。”展望未来,她希望可以继续为“青鸟计划”聚能助力,陪更多同学奔赴成长。
在本次实践活动过程中,文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致力于提高各部门的专项能力与协会综合能力,继续向着努力建设更为精细、更加系统的服务团队的方向迈进,力争为文院学子提供更优质的志愿活动保障服务,持续为学子成长和实践工作赋能。
文/“鲁有佳木”实践团队“青鸟计划”实习同学
图/“青鸟计划”实习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