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7月11日,沧州交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循迹逐光,薪火传扬”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及正定县等地,围绕红色文化传承、非遗体验、乡村发展调研等多个方面,通过参观学习、红色宣讲、文化体验、实地调研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并借助线上平台进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当地的红色历史与文化魅力,在红色沃土上追寻初心,于非遗传承中汲取力量,用青春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红色文化篇——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为深入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实践团首先来到了西柏坡革命纪念馆。馆内丰富的历史文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们在西柏坡时期的奋斗历程。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不时驻足沉思,深切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
随后,实践团前往中共中央旧址。中共中央旧址内,一间间朴素的土坯房、一张张斑驳的桌椅,无声诉说着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运筹帷幄的故事。团队成员在毛泽东同志旧居的煤油灯前驻足沉思,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的长桌旁感悟历史抉择,切身感受“进京赶考”前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担当。
西柏坡廉政教育馆则通过翔实的史料与典型案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廉政建设历程。从革命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时代的反腐实践,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的重要法宝,也更加坚定了青年一代“清正做人、廉洁做事”的信念。
图为实践团西柏坡革命纪念馆合影,成员们认真聆听讲解,缅怀革命先辈。通讯员 张志伟 供图
乡村互动篇——宣讲红色故事,共唱团结之歌 实践团走进西柏坡北庄村村史馆,了解了北庄村的发展历程和红色故事。之后,实践团开展了红色宣讲活动,传递红色正能量。宣讲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与当地村民共同合唱《团结就是力量》,熟悉的旋律回荡在村庄上空,嘹亮的歌声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凝聚起“团结奋斗向未来”的精气神。
图为实践团在北庄村村史馆参观、村民合唱《团结就是力量》的场景。通讯员 张志伟 供图
古城文化篇——探寻古城魅力,感受历史底蕴 实践团来到正定县,先后参观了正定元曲博物馆、正定博物馆和正定。在正定元曲博物馆,成员们领略了元曲的独特魅力,感受古代文学艺术的博大精深;在正定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文物让大家了解了正定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在正定古城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任职时扎根基层的事迹,领会其精神内涵,探寻历史文化脉络,来感受正定的独特的魅力,汲取奋进力量。
图为实践团在正定博物馆参观的合影。通讯员 张志伟 供图
非遗体验篇——体验传统技艺,传承非遗文化 在非遗体验馆,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了剪纸、皮影、脸谱等非遗项目。大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亲手制作出精美的作品,感受着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也深刻认识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体验结束后,团队成员随即开展非遗调研与宣传活动。大家向路人分发非遗调查问卷,了解公众对传统技艺的认知与需求,并向大家介绍剪纸、皮影等非遗项目的历史与价值,呼吁更多人关注和保护非遗文化。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非遗体验馆体验剪纸、皮影、脸谱等非遗项目的场景。通讯员 张志伟 供图
乡村产业发展篇——见证现代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来到塔元庄村了解到“问题村”到“示范村”的蜕变故事令人振奋。通过对比村庄治理“旧台账”与“新方案”、环境“前后对比图”,团队成员清晰看到基层党组织如何以“红色议事厅”为载体,破解乡村治理难题。走进同福产业线,现代化的发展图景让人眼前一亮。团队成员详细了解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共赢模式。了解到如今产业线已带动周边上千农户增收,让“乡村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的实践成果
触手可及。
图为实践团在塔元庄的合影。通讯员 张志伟 供图
通讯员:王克松 许仙桃 侯姝琪 张志伟
指导老师:王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