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5年7月2日,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号召,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小队在无锡港下城市书房开展了为期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少年儿童共读经典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课内学习巩固与课外知识扩展,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2025年7月2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小队来到无锡港下城市书房,带领同学们走进地理世界,感受人文自然风光,探索科学的独特魅力,从而助力青少年科学思维的培养。
地质深玄,归藏万物
地理科学作为探索地球表层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学科,以其丰富的内容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吸引着小学生的探索欲望。针对小学生们在阅读科普性图书时遇到的地理问题进行专业而生动的解答,为小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地理世界奥秘的大门。在小学阶段,科普性图书成为小学生拓展知识边界的重要渠道,地理类图书以其生动的自然景观描述和多元的文化风情展现深受小学生喜爱。在本次社会实践的阅读环节中,许多小朋友在书架上找到了地理方面的书籍,其中不乏地形地质等方面的知识,在负责深邃的知识中,实践成员周楚吟积极成为小朋友们知识的引路人,为小学生解答各种问题。
褶皱挤压,巧设实验
在阅读过程中,实践成员周楚吟走到一位小朋友身后的时候,被小朋友叫了下来,那个小学生正在看着一本地质学科普性读物《奇妙的地形》,他为书中的壮丽景象所打动,他惊奇地询问着实践成员周楚吟:“姐姐,为什么会有山脉呢?它们是怎么长出来的呀?”实践成员周楚吟微笑着接过书,翻开其中一页展示山脉的图片,说道:“山脉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地球内部的力量,比如板块运动。地球的外壳其实是由很多板块拼接而成的,就像无数块巨大的积木。当这些板块相互碰撞挤压时,就会把地壳抬升起来,经过漫长的时间,就形成了山脉。就好比两辆车相对开过来,猛地撞在一起,车头部分就会向上翘起来,山脉的形成和这个道理有点相似呢。”
小朋友的眼睛一亮:“哇,原来山脉是地球积木撞出来的呀!”实践成员周楚吟借来一张白纸,铺在桌面,又按在两侧,用一个轻柔的力向中间挤压,中间的部分就拱了起来。实践成员就是通过现实的可视化简易版演示,使得复杂的地质过程在小朋友眼中变得真实可感。
那个小朋友又问了问:“姐姐,是不是喜马拉雅山也是挤出来的?”实践成员周楚吟点了点头,笑着说到:“是啊,喜马拉雅山脉是因为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哦。这两个板块不断挤压,使得地壳岩层变形隆起,经过几千万年的积累,就形成了现在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啦。”
结语:通过这次科普阅读实践活动,小学生们对地理科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满足,科学探索的兴趣也被进一步激发。许多小学生表示,通过与大学生哥哥姐姐们的交流,他们不仅解决了阅读科普图书时的疑问,还学到了很多新的地理知识,以后会更加积极地阅读科普图书,探索科学的奥秘。从现场的表现来看,学生们在问答环节中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提出了许多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活动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启发和拓展作用。
通讯员 冯梓铭
投稿人 蔡佳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