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志愿服务赋能两岸体育交流
实践团通过赛事组委会系统培训,全面掌握棒垒球规则、裁判流程及两岸文化交流礼仪,为赛事提供全流程保障。团队成员以“家燕归巢”的实践精神,展现平湖师院学子的专业素养,助力两岸青年“以球会友”。
二、实践育人与社会融合的双向促进
深化专业能力,紧扣“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通过体育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要求成员以“空杯心态”学习基层经验,在安全保障中彰显青年风采。
文化纽带作用,赛事主办方强调,志愿者团队是“体育+文化”融合的关键载体,其服务为赛事注入活力,推动两岸青年情感联结。
三、延伸探索体育交流的社会价值
未来两周,实践团将同步开展赛事服务纪实调研,重点分析棒垒球等体育项目对社会融合的推动作用。值得关注的是,平湖市徐家埭棒球基地已成为两岸体育交流的重要平台——2024年“金平湖杯”两岸青年慢速垒球邀请赛曾在此举办,印证了体育对促进两岸互动的实效性。
四、平湖师院的持续深耕
作为赛事服务基地之一,平湖师范学院已积累成熟的场地运营经验。此次实践既延续了学院支持两岸体育交流的传统,也呼应了嘉兴大学“红船论坛”弘扬的文化交流理念,彰显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主动性。
实践团以棒垒球为媒介,将志愿服务转化为跨文化沟通的鲜活课堂,为探索两岸青年融合路径提供了“体育+”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