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薛睿)7月1日,内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法润巴蜀”普法志愿服务活动方案实践团队,走进领幼儿园,开展了一场以“法润巴蜀・童心向法”为主题的普法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法治知识讲解、互动游戏、爱国歌曲合唱及主题绘画创作等多元化形式,为幼儿园儿童打造了沉浸式法治启蒙课堂。活动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基础法律常识融入儿童日常生活,培育其规则意识与法治观念,同时展现高校学子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一、PPT趣味讲解:让法治知识“触手可及” 活动伊始,实践团队成员王琳以精心制作的《巴蜀法治小故事》PPT为载体,围绕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常识展开讲解。PPT以卡通插画与简易文字结合的形式,呈现了“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不能随意拿别人东西”“遇到危险找警察”等生活场景。团队成员通过模仿小动物过马路的情景短剧,引导孩子们理解“规则”的意义——“就像小兔子必须等胡萝卜信号灯变绿才能过马路,我们也要遵守交通规则呀!”
为增强孩子们的参与感,讲解环节设置了“法治小问号”互动。当讲到“为什么不能随便碰插座”时,成员李华拿出仿真插座模型,邀请孩子上台演示正确做法。“小手不能伸进去,会有小闪电‘啊呜’咬你!”五岁的张小朋友一边演示一边说道。这种具象化的讲解方式,让抽象的法律概念转化为儿童可感知的生活常识。据统计,讲解过程中孩子们主动举手提问达20余次,现场氛围热烈。
二、“红灯停绿灯行”游戏:在奔跑中牢记交通规则 “小朋友们看,这是红灯宝宝,它亮起来的时候我们要像小松树一样站好哦!”在幼儿园户外活动区,团队成员用彩色卡纸制作了大型交通信号灯道具,开展“循光守序蜀道安”主题游戏。游戏规则要求孩子们根据信号灯指令行动:红灯时原地站立,绿灯时模仿小鸭子走路,黄灯则需双手叉腰等待。
首轮游戏中,六岁的林小朋友因抢跑被“请”到“交通规则小课堂”。成员陈雨蹲下身,指着绘本上的交通标志耐心讲解:“你看,红灯就像熊猫爷爷在说‘等等我’,绿灯才是小松鼠在喊‘可以走啦’。”随后,林小朋友主动担任“信号灯管理员”,纠正其他小朋友的违规行为。游戏结束后,孩子们自发排成小队,用“红灯停绿灯行”的儿歌节奏排队回教室,将规则意识融入日常行为。团队成员观察到,通过游戏,80%以上的孩子能准确复述交通信号灯的含义。
三、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歌声里的法治与爱国共鸣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当吉他声响起,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围坐在草坪上,共同演唱《我和我的祖国》。领唱成员周琴特意将歌词与法治元素结合:“像遵守规则的小火车,在法治轨道上奔跑……”孩子们挥舞着自制的小红旗,用稚嫩的童声跟唱。
演唱结束后,成员赵阳拿出地图拼图,引导孩子们寻找“巴蜀”的位置。“我们的家乡在巴蜀大地,就像歌里唱的,我们要像爱护祖国一样爱护这里的规则。”他指着拼图上的长江与岷江解释道,“法律就像这些河流的堤坝,保护我们安全成长。”这种将法治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情感共鸣中理解“规则”的深层意义。现场一位老师记录下这一幕:“当孩子们唱到‘法治轨道’时,很多人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眼神里有光。”
四、“墨韵融法”绘画:用童笔勾勒法治想象 在“墨韵融法笔绘蜀光”绘画环节,团队准备了水彩笔、蜡笔与素描纸,鼓励孩子们围绕“法润巴蜀”主题创作。七岁的刘小朋友用蓝色蜡笔勾勒出一座带红绿灯的桥梁,桥上有警察叔叔和牵手的小朋友:“这是法治桥,大家都遵守规则,就不会摔倒。”成员孙伟蹲在一旁,用手指蘸水在纸上示范“法治之光”的画法:“你看,像这样用黄色画圈圈,就是法律保护大家的光。”
绘画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孩子们的创作普遍围绕“安全”与“秩序”:有的画出戴安全帽的建筑工人,有的描绘了垃圾分类的场景。成员将部分作品贴在幼儿园的“法治小天地”展板上,并用便签纸记录下孩子们的创作想法——“小红画的警察叔叔说‘要排队’”“小明的彩虹是‘大家都不吵架’”。这些充满童趣的作品,成为团队后续优化普法方案的重要参考。
五、实践成效:让法治种子在童心扎根 活动结束后,团队对20位家长进行了回访。数据显示,90%的家长表示孩子回家后主动讲述了“红灯停绿灯行”的游戏规则,75%的孩子能准确复述至少一个法治小故事。幼儿园园长李芳评价:“这种沉浸式的普法方式,比单纯的说教更能让孩子接受。特别是绘画环节,孩子们把抽象的‘法治’变成了看得见的图画。”
实践团队成员张帆在活动日志中写道:“当看到孩子们在游戏中自觉纠正同伴的违规行为时,我突然理解了‘法治启蒙’的意义——它不是灌输条文,而是让规则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据悉,该团队后续将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设计分层普法方案,计划在暑期走进巴蜀地区10所幼儿园,持续推进“法润巴蜀”系列活动。
此次活动通过“讲解+游戏+艺术”的三维模式,将严肃的法治教育转化为儿童可感知的生活体验,不仅为幼儿园普法教育提供了创新范本,也让高校实践团队在服务社会中深化了对“法治实践”的理解。未来,内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法润巴蜀”团队将继续探索更贴近儿童认知特点的普法形式,让法治精神在巴蜀大地的童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小朋友在表演歌曲。通讯员 薛睿 供图

图为志愿者为小朋友讲解法治小知识。通讯员 薛睿 供图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一起画画。通讯员 薛睿 供图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合照。通讯员 薛睿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