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
网站首页实践总结实践活动三下乡非遗传承
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家燕归巢 智汇月湖——宁波财经学院邓雅文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5-03-11 关注:
  (通讯员 邓雅文)寒假是大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的重要契机。2025年寒假,我积极响应共青团鹰潭市月湖区区委“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号召,以志愿者的身份投身家乡鹰潭的基层服务中。从春晚分会场的秩序维护到社区送福的暖心传递,再到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宣传,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以青春之名践行责任担当,累计服务时长60小时,并被共青团月湖区区委评为“2025年寒假月湖区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大学生”。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更让我感受到新时代青年与家乡建设的“双向奔赴”。
  
  一、童心筑梦,护航春晚:在分会场舞台背后点亮星光
  
  服务地点:鹰潭市文化艺术中心
  
  2025年鹰潭春晚分会场的舞台上,孩子们用朗诵传递家国情怀,用拉丁舞展现蓬勃朝气。而我作为分会场志愿者的一员,任务是为这群小演员及其家长提供全程服务保障。
  
  1.台前幕后,细节中守护童心
  
  鹰潭市春晚分会场录制现场,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穿梭于候场区与舞台间,邓雅文正是其中一员。作为“童心筑梦”节目组的志愿者,我负责引导参与拉丁舞、朗诵表演的儿童及家长有序候场、上下台,并维护现场秩序。
  
  “孩子们年龄小,容易紧张或走神,我们需要反复核对流程、提醒站位。”录制当天,一名7岁的小演员因道具问题险些错过登台,我迅速联系后台协调,最终确保表演顺利进行。活动结束后,家长陈女士感慨:“志愿者像‘临时家长’一样贴心,孩子第一次登台也能安心发挥。”我的工作从彩排第一天便开始了。面对年龄跨度大(4至12岁)、节目类型多(朗诵、舞蹈、合唱)的情况,我与其他志愿者分工协作:
  
  候场引导:提前核对节目顺序,组织小演员按批次候场,避免因时间延误影响流程;
  
  情绪安抚:用鼓励和趣味互动缓解孩子们的紧张情绪,比如用“小勇士勋章”贴纸激励他们勇敢登台;
  
  安全保障:在舞台台阶、道具摆放处定点值守,防止意外发生。
  
  印象最深的是拉丁舞团队中一名6岁女孩因鞋带松脱险些摔倒,我第一时间发现并蹲下身为她系紧鞋带,确保她自信地完成了表演。家长事后感慨:“有你们在,我们真的很放心!”
  
  图1 春晚录制帮助小朋友候场
  
  2.双向成长,收获与感动并存
  
  这场志愿服务让我深刻体会到“幕后英雄”的意义。尽管未能登上舞台,但看到孩子们在聚光灯下绽放笑容时,我感受到志愿服务的价值——它不仅是责任的履行,更是爱与希望的传递。
  
  二、笔墨传情,新春送福:在社区书写温暖年味
  
  服务地点:鹰潭市月湖区四青街道民安社区
  
  春节前夕,我加入社区“翰墨迎春·福至万家”活动,与大学生志愿者共同为居民手写春联、赠送福字,用传统书法传递新春祝福。
  
  1.从“手忙脚乱”到“行云流水”
  
  作为书法初学者,我起初因字体不够美观而忐忑。但社区书法老师鼓励我:“心意比技巧更重要。”我反复练习“福”字的结构,最终在红纸上写下近百幅作品。活动当天,居民们热情簇拥在桌前,一位独居老人接过我的福字后紧握我的手说:“这字里有温度,比印刷的强多了!”
  
  图2 作为负责人组织社区送福
  
  2.以文化人,传承中凝聚乡情
  
  此次活动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更拉近了大学生与社区居民的距离。我们一边写福字,一边倾听老人讲述鹰潭的年俗故事,感受到代际交流的温暖。活动结束后,社区将春联送至困难家庭,让年味更添温情。
  
  绿色先锋,分类同行:在社区播撒环保种子
  
  服务地点:贵溪市武陵社区
  
  春节期间生活垃圾量激增,我主动参与武陵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通过趣味科普帮助居民树立环保意识。
  
  1.接地气宣传,让知识“活”起来
  
  针对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嫌麻烦”的心态,我们设计了两大策略:
  
  情景模拟:设置“分类大转盘”游戏,邀请居民现场分辨垃圾类型,答对者可兑换环保袋等小礼品;
  
  案例讲解:用“厨余垃圾变肥料”“塑料瓶重生为T恤”等实例说明分类的意义。
  
  图3 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2.从“不理解”到“主动问”
  
  一位大叔起初抱怨:“垃圾一扔了事,何必折腾?”我耐心解释:“您看,一节电池能污染一平方米土地,分类回收就能避免危害。”活动结束时,他主动索要宣传手册,表示要“回家教孙子一起学”。
  
  四、实践感悟:青春与家乡的“双向赋能”
  
  1.基层服务需要“沉下去”的耐心
  
  无论是春晚候场的琐碎事务,还是垃圾分类的反复讲解,基层工作往往平凡而细微。但正是这些“小事”,让我学会用耐心和细致解决问题,用真诚赢得信任。
  
  2.青年成长需要“走出去”的勇气
  
  作为大一新生,我曾担心经验不足难以胜任工作。但实践告诉我:只要敢于尝试、虚心学习,每一段经历都能成为成长的阶梯。
  
  3.家乡振兴需要“返回来”的热忱
  
  此次实践让我看到家乡对青年人才的渴求。共青团月湖区区委为大学生搭建的实践平台,既让我们锻炼能力,也为基层注入活力。未来,我愿继续做一只“归巢家燕”,用所学所长回馈这片哺育我的土地。
  
  图4 获得月湖区区委实践单位表扬信
  
  五、荣誉与收获: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经过一个寒假的努力与付出,我有幸获得了鹰潭市共青团月湖区区委颁发的“2025年寒假月湖区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肯定与认可,更是对我所代表的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的赞扬与鼓励。
  
  在荣誉的背后,是我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与不懈追求。我深知这份荣誉来之不易,因此我更加珍惜并感恩每一次机会与挑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保持这份热情与执着,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六、展望未来:以青春之名,书写精彩篇章
  
  回顾整个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我深感自己收获颇丰。我不仅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还深刻体会到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保持这份热情与执着,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我将用自己的行动去传递爱心与正能量,去引导他人、影响他人,共同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去迎接每一个挑战与机遇,用自己的青春与智慧去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结语
  
  这个寒假,我在志愿服务中收获了成长,在基层实践中读懂了责任。感谢共青团月湖区区委的指导与认可,感谢每一位在活动中给予我鼓励的老师和居民。青春因奉献而闪光,未来我将继续以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让志愿精神在更多角落生根发芽!
作者:邓雅文 来源:邓雅文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