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讲解:历史“说”给游客听
2月8日至12日,吉林农业大学5名学生志愿者在承德市博物馆为游客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在“避暑山庄历史展厅”,团队用仿制的清代弓箭演示射箭动作,结合展品说明清代兵器从铁质箭头到钢质箭头的升级过程;面对游客频繁提问“楠木大殿为何不招虫”,志愿者通过建筑结构图解释“桐油浸泡木材”的防虫工艺。两天累计接待游客183人,解答问题67条。
文物观察:给展品“找细节” 3名成员对馆藏文物进行细致核查:测量一件清代粉彩花瓶时,发现瓶口实际直径(8.3厘米)比展牌标注(8.5厘米)短了0.7厘米;对比历史图册后,发现一件蒙古贵族礼服的袖口龙纹比文献记载少2片龙鳞。团队共记录5处文物信息误差,并提交博物馆修正。
媒体宣传:让文物“刷屏”朋友圈 团队借助摄影作品展现文物的美来宣传文物。不同的文物作品串联在一起,展现出了清朝的历史文化和历史底蕴。借助图片和音乐的融合。让观众陶醉在其中,领悟。承德地区清代文化文物。
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学生团队既补充了展品信息,又以新形式激发了公众兴趣。活动负责人说:“文物不是冰冷的摆件,我们用数据和故事让它们‘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