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医学院“古韵非遗,星火相续”社会实践队深入承德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4-08-07 22:51:48 关注:
为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非遗文化,强化青年责任担当,助力承德地区非遗文化与技艺传承发展,8月3日至8月7日,承德医学院“古韵非遗,星火相续”社会实践服务队在杨捷、苏治中老师的指导带领下,深入承德宽城、隆化、丰宁等地区,对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探访,其中包括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古韵悠悠传千古,非遗璀璨映今朝
宽城背杆俗称背歌,取材于古典戏剧,是古典戏曲和民间艺术的结合。宽城背杆始于清朝,兴盛于民国至上世纪初期,流传至今。2008年6月,宽城背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月3日“古韵非遗,星火相续”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宽城北街村,寻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宽城背杆。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实践队员对非遗传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加切身领悟到工匠的精神凝结。队员们表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更好担负起文化使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的文化力量。
民间绝技惊天地,传统艺术撼人心
8月5日,实践服务队前往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龙腾艺术博物馆、满族博物馆寻访非遗文化。首先抵达承德市龙腾艺术博物馆,此博物馆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滕腾先生创立,集布糊画研究、创作、展览、销售为一体。主要产品布糊画集绘画、补花、堆绣、绢人、刺绣、唐卡、剪纸、浮雕、布贴画、景泰蓝等多种工艺之大成,风景人物、花鸟鱼虫均可入画,被称为“华夏一绝”和“艺苑奇葩”。馆内藏品丰富,涵盖了丰宁满族自治县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品,其中2002年布糊画作品《凤凰宝相瓶》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和平昌盛图》选入人民大会堂河北厅,受到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在博物馆卫老师的引导下,队员们近距离观赏了这些精美的艺术品,深切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接下来,队员们参观了丰宁满族自治县非遗布糊画就业工坊,在这里队员们不仅看到了手艺人制作布糊画的过程,也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带来的乡村振兴。
非遗传承承古韵,文化自信耀中华
8月6日,服务队前往承德市隆化县章吉营镇章吉营村进行参观学习。在村支书马英的带领下了解了章吉营村的村镇历史。章吉营村民间文化历史悠久,位于村南的慈云寺(当地人称南庙)建于雍正年间,距今已经三百多年,是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霸王鞭”、“二贵摔跤”的发源地,也是“銮驾灯”、“宫灯”、”三节棍第三路”等非遗传承项目的创作基地。随后,成员们在村支书的陪同下,了解了中国隆化元宵节民俗展演,我们通过与村支书的深切交流,感受到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非遗在村民日常生活中的深厚根基;领略到了隆化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以及它对于村镇建设、乡村文化振兴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积极参与到保护非遗的行动中来,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坚守者,通过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文化艺术形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民间文化根基深,传统艺术韵味长
八间房村成村于清代顺治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具有“河北省民间艺术之乡”称号的八间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吵子会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蝴蝶舞的发源地。8月7日服务队前往丰宁满族自治县八间房村。吵子会分为“吹打曲”和“杂曲”两种,以唢呐、打击乐器为主。全部演奏分为“起鼓”、“凤阳歌”、“柳新年”、“鼓楂子”、等16个部分。整个乐队由两名唢呐吹奏者和10名打击乐演奏者组成。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丰宁满族吵子会融汇吸收了其他一些姊妹艺术,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既有北方音乐的剽悍、劲健、畅旺,又有中原地区音乐的柔美、和谐、细腻。在传承人的细腻讲述中,实践队员仿佛穿越时空,亲历吵子会与蝴蝶舞的辉煌与坎坷,深切感受吵子会与蝴蝶舞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更对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非遗传承人充满了崇高的敬意。队员们将继续积极学习、推广非遗文化,通过创意转化、拓宽传播渠道等方法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让非遗故事跨越时空界限,触达更广泛的人群。
“三下乡”实践之旅,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深度体验,更是一次青春力量的展现,通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对话和亲身体验,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纷纷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和保护,为推动中华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贡献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守护传统文化之光。实践队员们坚信,在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定能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熠熠生辉,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作者:杨戴宁 李恩琪 来源:大学生社会实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