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蔡琪)为切实提升乡村群众安全意识,筑牢生命安全防线,近日,景德镇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戎光薪火”退役大学生士兵社会实践队走进乡村,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实践队坚持“学、教、护”三位一体,结合知识普及、技能培训与水域巡查,以专业所学和退役军人本色,将安全知识送到群众身边,为乡村织密生命安全防护网,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
以“学”强基,锤炼专业救援本领
为确保活动专业性,实践队提前对接当地蓝天救援队,开展了系统化培训。救援队员结合近年来发生的30余起乡村溺水案例,针对乡村水域复杂、设施薄弱等特点,深入剖析溺水危害,传授实用救生技巧。队员们凭借在部队锤炼的严谨作风和执行力,认真学习了救生圈、救生杆等十余种装备的标准化操作,并反复演练了“乡村野塘救援”、“河流浅滩暗流施救”等复杂场景下的处置流程,为深入乡村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以“教”促防,播撒安全知识火种
带着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实践队走进乡村,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针对性宣传。考虑到乡村孩子安全知识相对缺乏,队员们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周边真实案例,生动讲解防溺水“六不准”知识,耐心向孩子们剖析河边游泳的潜在危害,强化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在心肺复苏技能普及环节,队员们利用模拟人教具进行标准化演示,并手把手指导孩子们进行实操练习,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安全防范和自救互救能力。
以“护”筑网,坚守生命安全防线
从课堂走向河岸,队员们化身防溺水“安全卫士”,开展常态化巡查值守。在详细了解当地危险水域分布后,实践队每日分三班次,对村民活动频繁、总长约3公里的河岸线进行重点巡逻,紧盯乡村野塘、河流浅滩等隐患区域。在河口值守点,队员们通过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现场演示救援装备使用等方式,向过往村民普及防溺水知识,累计成功劝阻下河游泳行为7起。他们的辛勤付出和严作风,赢得了村民的一致赞誉,为乡村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戎光薪火”实践队发挥退役大学生士兵纪律性、执行力、责任感优势,服务乡村安全的生动实践。队员们将专业救援知识转化为守护生命的实际行动,不仅提升了自身应急救援能力,更在乡村营造了“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浓厚氛围。未来,实践队将继续秉承“退役不褪色”的信念,积极投身乡村服务,让“戎光薪火”在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发光发热。